巴黎小城风情
□樊星
巴黎周边,有众多的小城,星罗棋布组成了大巴黎的卫星城。这些小城规模都不大,相距又并不太远。常常走着走着,不到二三十分钟,就到了另一个小城。
所有的小城都有市政厅。老式的市政厅形态不一,都显得朴素、庄重。新的市政厅则多有统一的样式:三层楼的白色建筑,正门也不大。门楣上铭刻着法兰西的名言:“自由、平等、博爱”。我注意到许多市政厅的门前或附近,都矗立着一战、二战纪念碑。纪念碑不高,有的在碑的顶部塑造了一位持枪呐喊的士兵形象,有的则在碑的下方雕刻出一位女性凝望着牺牲士兵的悲哀神情。这些纪念碑一直在提醒着人们勿忘惨痛的历史,尤其是给欧洲文明带来过毁灭性打击的一战和二战。有的纪念碑后面,还有一面纪念墙,上面刻满了本地牺牲者的姓名,供人凭吊。
教堂是当地最古朴的建筑,仔细看去,大门上的颜色和那些门楣上的古老雕饰还是各有不同。有的教堂门前还立有耶稣被钉十字架的石像。进到教堂里面,可以看到,除了玻璃窗上那些宗教圣人的彩色图像,也有纪念一战、二战的纪念牌,还有捐赠者的铭牌,肃穆庄严。教堂的钟声常常准时敲响,悠长、玄远,也给人以亲切感。到了周末,所有的餐馆、超市都关门闭户。有的教堂已经悄悄向现代艺术开放,没什么名气的艺术家在这里展览自己的画作。
小城还都有剧场。剧场的橱窗里贴着花花绿绿的演出广告,各种音乐会、演唱会不定期举办,还需购票入场,可见不冷清。现代生活中,影视和现代流行音乐对传统戏剧冲击很大,不知道在这里,剧场的生存有哪些妙招?当然还有花店、咖啡馆、面包店、肉店、餐馆,以及规模不小的超市……还有并不萧条的书店。
法国人爱读书是出了名的。地铁上常常可以看到全神贯注读书的人,有一次我就在地铁里看到一位中年女性在读《梵高》。书店的橱窗张贴着新书的广告。英国哈里王子暴露王室内幕的书摆在醒目的位置上,但小城里的读者似乎不太理会。其他各种图书琳琅满目,除了儿童书和文具,也有各种历史书、文学书、政治家传记,等等。当然也有关于中国历史和政治的书。来看书的,除了带着孩子的妈妈,就只有几位老年读者。想想也是,在电子读物盛行的今天,这样的书店前景如何?巴黎一家有名的大书店转卖给一家美国快餐企业,引发了民众的不满。
到了图书馆就感到人气很旺了。我去过几个小城图书馆(其中有的是慈善家捐赠的),里面的藏书很是可观,既有介绍欧洲和法国历史的书,以及名人传记,也有文学、摄影、旅游、园艺、音乐、漫画的各种书,是居民们的乐园。来看书的人还真不少,其中老人和孩子占了大多数,可见这里的孩子很少上各种补课的培训班。大家都静静地看书,也有老人在这里玩着复杂的拼图游戏。时光的流逝在这里好像格外缓慢。
除此以外,各城还努力凸显各自的特色。例如这座小城就有一个专供小孩子认识动物的动物园,里面养着驴、绵羊、兔子,都很普通。但有专人打扫卫生,饲养动物。还有一个颇有规模的植物园,种着花花草草,也是供老师或者家长领着孩子来玩的好去处。邻近一个小城法兰科的特别风景则是女骑警,英姿飒爽的她们骑在高头大马上巡逻,为市容增色不少。加上艺术家利用废旧物品做成的乐队、商贩、猫头鹰摆设,都颇见艺术情怀。也有的小城在路边立一两个奇奇怪怪的现代装置,至少也能引人注目片刻。
小城大多很宁静,多数人在巴黎上班挣钱,留下一些老人打理草坪和花园,或者购物。也有一些劳动者干着清理垃圾、修理老房子的活。是的,法国人对整理老房子有浓厚的兴趣,过一段就会给房子涂上一层新色,或是修剪一下门前的灌木。这样的风气使得小城的一栋栋住宅总是显得生机勃勃、争奇斗艳。
这些小城,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就少了许多热闹,并因此显得静好。在这个风云无常的年代,这样的小城让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