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育援疆的答卷人——河北对口支援新疆教育工作纪实
转自:河北新闻网
“2023年首届毕业生高考本科上线率93%,今年本科上线率达到94.17%。”说起建校以来的发展变化,河北援疆教师、库尔勒市第二十三中学校长冯永庄充满自豪。他说,打造边疆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是他的最大心愿。
教育援疆是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河北共选派1400多名教师远赴巴州和兵团二师承担当地的教育教学任务。他们全情投入、全力以赴,以点点星火、汇聚成炬的河北力量辐射带动受援地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初步形成从幼儿园到大学本科教育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教育援疆“河北模式”。
加大投入
为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
竹笛、古筝、国画、书法、扎染……今年9月举行的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活动中,笔者随采访团来到兵团二师铁门关市二十九团第二中学(简称华山二中),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让人眼前一亮。
“学校正在建设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河北出资500余万元援建的。”听说笔者来自河北,华山二中党支部书记、校长杜疆热情地介绍,这个项目占地面积1.8万余平方米,布局了农作物种植区、果林、沙地、玻璃智能温室、昆虫屋、动物之家等功能区,建成后,他们将依托该基地,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动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在锻炼中感悟、在文化实践中提升。
累计投入18.45亿元,支持了23所幼儿园、8所小学、15所中学、8所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真金白银支援当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河北近十年来支援巴州和兵团二师铁门关市教育的一组统计数据。
在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元素随处可见。脚下的路有石家庄路、保定路、张家口路,教学楼上“燕赵楼”几个红色大字非常醒目,食堂的名字叫“冀禾轩”。
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苏强介绍,河北省目前对该院一共投入了2.0447亿元,当前学校的图书馆还在建设中,来自河北的援建资金有4700万元。算下来,河北援疆资金占了整个学院建设资金的三分之一。
硬件投入不遗余力,软件扶持紧跟其后。
“河北选派207名教师于2018年秋季开学前全部到达巴州和兵团二师展开为期3年的支教工作;2019年增派127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赴疆,其中72名优秀幼儿教师,让河北成为全国最早选派幼儿教师赴疆支教的省份;2022年2月遴选160人组团式支援巴州和兵团二师15所幼儿园、中小学和中高职院校建设,带动受援校教育教学和办学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现任巴州教育局副局长的河北省教育厅援疆干部赵增弘对此如数家珍。
不仅如此,自2013年10月起,河北开始从省内高校选派优秀大学生赴疆开展顶岗实习。10年间,河北师范大学、保定学院、沧州师院等院校已累计选派969名优秀大学生到巴州和兵团二师中小学校顶岗实习支教。
“太行清风拂天山,一批批河北援疆师生成为助推当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库尔勒市委常委、副市长牛云飞说。
组团托管
打造边疆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办负责任的学校,当负责任的老师,育负责任的学生,做负责任的家长。”走进库尔勒市第二十三中学,该校综合楼墙体上的几行鲜红大字很是醒目。
“我们是2020年9月开始招生,2023年首届毕业生高考本科上线率93%,其中少数民族学生上线率达100%。今年我们高考成绩更上一层楼,本科上线率高达94.17%。”冯永庄说。
冯永庄曾是河北衡水中学执行校长。2019年12月,作为河北第九批援疆教师,来到新疆库尔勒。然而,让冯永庄没想到的是,他们支教的学校还没有,需要他们帮着建一所新的学校。
“那一年,我们河北有12位援疆教师,当时平均年龄47岁,最小的40岁,最大的50岁。”冯永庄说,面对困难,大家没有退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学校从无到有建了起来。
人生地不熟,白手起家,要建一所新学校并不容易。从到新疆那一天起,冯永庄全身心投入学校规划建设,四处奔波引进师资,协调解决教学场地缺少、办公经费不足等一个又一个困难。
冯永庄带领河北援疆教师团队实现了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大变化。学校学生人数由起初的300人到现在的3255人,由12位援疆教师到50位援疆教师,由46位在职教师到265位在职教师……如今,第二十三中学成为库尔勒市小有名气的品牌校。
同样是因为“组团+托管”模式,库尔勒市第二十一中学的“蝶变”也令人眼前一亮。
石家庄二中副校长、库尔勒二十一中校长孙志强介绍,2022年石家庄市教育局与库尔勒市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共建库尔勒二十一中,以“组团+托管”打造优质品牌校。
石家庄二中骨干教师与库尔勒二十一中教师线上集体备课,石家庄四十中名师线上为该校初中学生授课,引进49名援疆教师来该校任教……短短两年,该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招生人数逐年大幅递增。
这样的帮扶不只是在基础教育领域。
河北大学等6所高校对口帮扶新疆科技学院,以“校包系”和新增专业形式,填补了巴州本科层次工科类、医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空白;以巴州红旗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巴音学院实训基地、巴州卫生学校南校区等河北援建项目为依托,实施全过程“承包式”援教,实现巴州职业教育全面提档升级……
如今,在河北全力帮扶下,边疆百姓身边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示范引领
留下支大风刮不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一所好学校,要站位有高度、育人有温度、管理有制度;一所好学校,师生要涵养正气、大气、锐气、静气、文气、和气……”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夕,在巴州且末县第一中学,保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且末分院正式揭牌并举办首期培训班,保定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胡连利教授开讲第一课,台下100余名当地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新入职教师沉浸其中。
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高水平师资和教育管理队伍。
“输血造血”并重,河北省采取多种形式,对巴州和兵团二师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行政管理干部培训1300余次。“要努力给大漠边疆留下一支大风刮不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副指挥长刘伯颖说。
去年4月,焉耆县教科局和廊坊师范学院签订协议,双方在学生实习、教师培训等领域开展合作。一年多来,廊坊师范学院连续三次开展巴州北四县教师素养能力提升项目。今年暑期,该校又牵头组建由京津冀三地高校和初高中优秀教师组成的19人工作团队,在5天时间里完成语文、数学、物理等6门学科的培训,让当地1216名教师获益。
不仅送过去,还要请过来。
库尔勒市第二十三中学先后选派50余位青年教师到衡水中学、正定中学等河北优质高中进行半年跟岗学习,让刘婉婷、吴桐、黑雅情等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先后成为本校骨干教师并走上年级、教学、教研副主任岗位。
河北援疆教师还实施“青蓝工程”,进行“传帮带”,实现带出一名徒弟、带活一个学科、帮扶一个班级、辐射一所学校、影响一片区域。
2019年12月,第一次参加教育援疆工作的孙凯对轮台县基础教育深入了解后,认为有必要以学科为纽带,培养一批优秀后备人才。经过充分论证和筹备,“援疆语文名师领航工作室”正式成立。
从大运河到塔里木河,从沧州五中到轮台一中,5年来,孙凯以工作室为依托,用自己专长,带动当地语文学科走上了学术化、科研型道路。
孙凯先从一线听评课做起,掌握年轻教师教学实况,及时提出教学建议,并根据共性问题和老师们的需求,设计并举办了多期校级、县级专业主题系列讲座。
不仅如此,孙凯承担起多节校、县、州、自治区级各类示范课、精品课的讲授,帮助当地教师提高教学实践本领。他还鼓励年轻人多参赛、多历练,快积累、快成长。几年来,受过他指导的多名教坛新秀在校级、县级、州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
援疆以来,孙凯还坚持送课送教送讲座下乡,以“观摩示范+教研指导+讲座培训”的综合教研方式,开展精准“订单式”帮扶,将工作室教研成果进行推广普及,获益师生涵盖多所乡镇基层学校。
河北在新疆的教育“造血”行动无处不在,持续不断。(王敬照周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