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调2025!九大重点任务!政策组合拳更有力!
转自:中国工业报
■中国工业报记者孟凡君
2024年收官在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发展任务不轻。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会议明确,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打好政策“组合拳”。
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以下九大重点任务:
一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六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七是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八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九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策基调:
更加积极有为
洞察时与势,辨析危与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专家表示,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针对2025年国民经济可能面临的内外部挑战,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基调,释放出稳住经济发展大局、延续长期向好大势的强烈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向记者分析,针对2025年较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宏观政策的前瞻性,更好引导和提振预期。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以必要的支出力度扩大总需求,以内需提振对冲外部不确定性。面对未来的经济形势,2025年被视为政策的重要节点。
从内容来看,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资本市场、楼市、消费等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均有涉及,出现了超出市场预期的重大变化,2025年经济增长值得期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认为,随着一批可感可及的政策推出落地,市场的信心会不断增强,可有效提升经济增长的动力。
增量政策:
量、质、效都有明显提升
2024年,我国经济走出这样一条曲线:一季度回升向好,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部分指标出现波动;三季度承压修复,积极因素累积增多;进入四季度,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协同发力,企稳回升态势明显,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动力强劲。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2025年,我国宏观政策将在保持延续性、协同性的基础上,实现更大力度、更好配合、更高质量、更强效果,预计增量政策工具的量、质、效都会有明显提升。
2025年,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取向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是决策层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精准把握及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前瞻预判,意在通过实施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离不开宏观政策。当前预期变化已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因素,及时明确明年货币政策取向有助于引导预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更加积极有为”的鲜明信号,未来将会出台更有温度的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专家表示,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时代,只有通过系统性改革和精准的政策实施,才能确保经济稳健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创新局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紧抓关键环节完成好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针对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和外部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关切诉求,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监管服务;针对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持续用力推进风险处置。要大力提升抓落实的效能,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政策方向:
具备突破、创新、大胆的空间
2024年,我国经济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新”意十足,因此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向外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向内看,国内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结构调整带来阵痛等,形势严峻复杂,任务艰巨繁重。
专家指出,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而略有波动,在9月份以超预期力度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后,外界关注2025年我国政策工具箱里是否仍有足够存货,目前来看不仅有,而且力度不会小。比如,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在历年的重大会议中比较罕见,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的决心。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分析,“超常规”这样的突破性词汇,政治局会议中较少出现,历史上只有对脱贫攻坚战有类似的表述,表明中央的决心,后续很多政策可以具备突破、创新、大胆的空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讲究前瞻性,走在预期前面,有利于稳定预期、稳定总需求进而夯实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可能体现在政策思路更加积极、工具更加丰富、操作力度更大、更有针对性、更具综合性等多个方面。
根据中信建投分析师周君芝分析,中央政治局会议给出明显积极信号的表述有六点: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住楼市股市,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要大力提振消费,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严凯文预计,随着未来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加码和协调配合,或将较大幅度改善国内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从而带动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与扩张,在此背景下也有望提振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助力资本市场的持续走强。
政策着力点:
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能够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创造新的积极预期,因此要从“稳”的底盘和“进”的动力“看好”中国经济。
全国青联委员杨赫分析,未来我国将采取综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增强政策的“乘数效应”。
对于2025年经济工作,诸多新表述值得关注,比如我国连续十余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后,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折射出鲜明的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方向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侧重投资转向重视民生,以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型。比如“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等表述,在此前亦较罕见,均指向宏观政策将增强主动性,继续加力,更加给力。
伴随存量和增量政策逐步显效,我国经济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必须坚定必胜信心。因此,既要采取更多务实举措,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也要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2024年以来,我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伟认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的系列部署,将进一步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持续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科技创新是世界百年变局的“关键变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李伟表示,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两者互为牵引、互促共进。但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要在健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通科学技术产业化的通道,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整体上判断,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磅利好出台后,产业政策方面有望看到更多支持新质生产力培育、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李伟说。
许光建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的重点是要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倡导绿色健康消费理念,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审核:余早早
责编:左宗鑫
编辑:孙菱艺(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