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杂货铺 | 底稿咋能不被Q到怀疑人生!

2024-12-19 11:46:20 - 市场资讯

来源:四大新鲜事儿

审计杂货铺 | 底稿咋能不被Q到怀疑人生!

审计底稿的编制分为四个部分,即目标、过程、说明及结论,最劳心劳神的就是底稿被各种diss...满篇飞Q...

一、目标

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底稿的核心是过程,或者大白话讲就是各种填列的表格或记录的数据,但是吧...往往翻车都是翻在目标上了...

为什么这么说那?

首先,事务所的底稿模板...它是模板,不是标准答案,相同的项目、相同的科目,但是两个会计期间的审计目标是可能发生变化的...

举个例子来说,2022年营业收入与上年持平,2023同比大幅增长,则合同检查的对应底稿就可能需要关注新增重大客户或重大交易的结算约定/履约条款是否较前期发生了变化,就比如由到货结算变为验收结算,或由验收结算变为了耗用对账结算。进而,审计目标在2022年的基础上,需要补充“取得并检查报告期内新增重大客户、重大交易业务合同,检查收入确认具体方法是否较以前年度发生变化”。

反之亦然,如果2024年收入出现了回落,则上述23年底稿中的目标可能并不适用于本年度的底稿工作,需要进行删除。如果评估公司收入的完整性存在风险,则合同检查不应仅局限于账面已确认收入金额对应的合同,需要考虑取得完整收入合同台账,进而识别可能存在的收入完整性错报风险。

当然,有人会问,既然收入大幅增长了,不是应该关注收入的增长原因嘛?没错...但个人理解,初步的分析性程序应该是在客户明细表或产品/项目明细表执行的,通过执行客户/产品/项目的维度分析,明确收入增量的具体客户/产品/项目,进而进行合同检查程序,这样底稿是一个风险闭环的“收口”逻辑,而不是几张底稿各干各的...还是以收入为例,客户明细表分析完A公司、B公司是收入增长原因,但是合同检查查的是C\D\E公司(金额重大,但非新增)....最后的结果就是细节测试(金额重大的抽样逻辑)和风险评估结果(报告期内收入显著增长,发生认定存疑)无关

为什么要单独把目标拎出来,因为外部检查的时候最先看的就是审计计划,而底稿工作表中的目标即审计计划的具体细化,如果后续执行与目标是脱节的,甚至是毫无关联的,则底稿的整体逻辑将非常混乱。或者换个好理解点的方式就是客户想点一盘炒饼,①计划/目标写的是买颗榴莲;②计划/目标写的是买饼丝,但是最后买回来的是榴莲...无论是①还是②,都会被按在地上摩擦的...

所以,准确、完整的审计目标是工作底稿的基础...基础一旦跑遍了,后面的编制逻辑指定是放飞自我的...

审计杂货铺 | 底稿咋能不被Q到怀疑人生!

二、过程

对于小朋友来说,对于审计工作的最大误区就是做底稿就是把模板里空白的表格都填上数...最大误区...木有之一...把企业的业务财务数据换个形式罗到excel表上不叫底稿编制...

首先那...底稿编制确实是需要从企业获取财务和业务数据...

审计杂货铺 | 底稿咋能不被Q到怀疑人生!

但是,底稿的核心矛盾是解决风险识别与风险应对的问题,如果直接照搬数据,是很难准确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的...

举个例子:就比如应收账款明细表,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的客户明细表取得后不处理,直接拍到底稿里,就开始开开心心的分账龄了...

小朋友:我会分账龄,快夸我!

经理:你这表列的真的是原生态啊....

所谓的原生态就是客户给的资料是啥样,底稿里列的就是啥样...当然不是说这样不行,就比如公司只有几个客户,一眼就看到底了,处理不处理都无所谓...但是如果有几千个客户那?退一步讲...如果有审计调整的话...账龄有可能还得重新划...

数据的处理实质上是为了更好的执行分析性程序,因为明细表是跟在主表后面的,所以在主表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即余额是增加的还是减少的,抑或是持平的。在编制明细表前,建议先对表格进行简单的处理,如:

①如果主表是余额增加,则通过计算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将计算结果作为辅助列,再通过辅助列降序排序就可以按照两期余额变动由大到小排序,变动的主要原因一目了然;

②即便余额未发生明显的增减幅变动,考虑到后续函证样本选择、细节测试样本选择,亦建议按照余额或发生额进行排列后,再填列底稿;

③除余额外,如为集团审计项目,亦可考虑按照关联方/非关联方的性质进行排序,便于如坏账测算或关联方统计的后续执行。

原生态的表格只能叫数据的搬运工,而即便是基于简单风险识别后的数据处理,实际上也是分析性程序很重要的步骤之一,至少相较于原生态的表格,处理后的数据更为直观,也更加的聚焦。

其次,审计不是全面覆盖...是基于风险的针对性作业,而通常需要考虑是基于影响金额和变动比例两个维度的综合考虑...单看一边很容易就干跑遍了...

还是举个例子,就比如费用明细表,波动±30%以上的库库全分析一溜够,仔细一看分析的项目合计金额占费用总金额的10%...就比如人员工资变动15%,同比增加800万元,“变动较小未见异常”;通讯费变动90%,同比增长300元...咔咔一顿分析抽凭...虽然我这个例子可能举得极端了一点,但这绝对不是小样本事件...

明细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分析性程序,旨在识别和发现异常波动项目,在未执行进一步审计程序、取得审计证据(访谈不算审计证据)前,是难以准确形成结论的。核心的矛盾是要识别和发现异常,为后续的工作选好靶子,而不是机械性的以固定金额或固定比例作为风险评估的基准。

审计杂货铺 | 底稿咋能不被Q到怀疑人生!

所以,过程中的表格从功能上来说是有区别的,有的底稿过程是为了汇总列示信息,有的是为了进一步分析错报风险,有的是为了核实数据的准确性,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风险的...

还是以收入合同检查为例,合同检查过程记录了合同号、合同名称、商品/服务内容、签约日期、合同金额、结算方式、质保条款和已取得证据的索引号,是不是已经感觉登记的超级细致了...但是,这些信息对应的风险是什么....假设增加两列,一列叫收入确认日期,如果用前面登记的签约日期减收入确认日期是个负数,阁下如何应对;一列叫收入确认金额,如果收入确认金额显著大于前面登记的合同金额,阁下又将如何应对...

言而总之,过程是对目标的具体执行,可能是文字性说明取得的证据情况,可能是通过利用辅助信息、业务信息去识别可能存在的错报风险,甚至是舞弊风险...切勿把“过程”干成了数据的搬运工...

三、审计说明

(一)精准打击我方经理

审计杂货铺 | 底稿咋能不被Q到怀疑人生!

如果说”目标“和”过程“是复核的噩梦,那”审计说明“简直就是灾难...每次看审计说明,感觉我都得少活几分钟...最让人抽搐的几条经典审计说明如下:

1.主表明细表/总账明细账核对一致,未见异常;(更可气的是,并不一致...)

审计杂货铺 | 底稿咋能不被Q到怀疑人生!

3.经检查,未发现重大异常;(大眼一看,发现有12月31日签的大额合同,当天还确认收入了...)

4.审计调整如下:借:XX贷:XX(为啥调整,调整金额怎么来的一概不写)

这些不再列举了,但是维度有一种情况,复核人大概率会原地爆炸...

(二)如何有效为我方经理续命

小朋友:我并不想...

经理:你再想想..

小技巧1:扣题。小时候写过作文吧...要前后呼应吧...所以第一个小技巧就是把”目标“的执行情况描述一下...就比如目标1是”分析应收账款账龄逻辑合理性“,则审计说明中应就逻辑合理性执行的程序进行说明;

小技巧2:完成的工作该写写,不要惜字如金。

反例:经检查,账龄逻辑合理。不合理就见鬼了,除了吸收合并等极特殊情况,账龄逻辑指定是合理的!

换个说法:审计说明①:被审计单位本期账龄主要集中在XXX账龄段,占比同比增加/减少XX%,变动原因系....,针对形成变动的主要客户结余我们抽样检查了交易合同并执行了函证程序,余额可以确认;

小技巧3:风险应对

审计说明②:同比上期,3年以上应收账款较上期2-3年减少XXX万元,主要系XXX公司回款减少,我们取得并检查了相关款项支付银行凭证,并核对了流水发生额,款项支付单位与账载客户名称一致,未见异常”。

审计作业的核心就是风险应对,审计说明有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执行程序或是收集证据,而是风险意识的缺失,就如上例,可能会有人觉得应收回款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嘛?为什么还要上纲上线的做这些有的没的?一年以内的回款是正常的,但是三年以上,甚至五年以上回款真的不太正常,特别是在某一个特定阶段集中回款。

所以审计说明的难点还是在于先抓住风险,然后才有后面的车轱辘话。还是以账龄来举例,3年以上的应收结余本期回款5%、10%是有可能的,但是50%、80%就已经有些异常了,如果回款的客户还集中在12月,特别还是用票据回款、甚至是三方协议终止金融资产的,你细品...如果是类似于上面的情形,抽凭肯定是躲不掉的,甚至还要考虑执行截止测试(期后退款/退票据)。之所以盯的这么死,是因为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通常都会计提很高比例的信用减值损失,如果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了,则会形成大额的坏账转回,利润就这样水灵灵的出来了...

小技巧4:业财结合

反例:管理费用较去年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人员薪酬增长所致。

换个说法:管理费用较去年同比增长XXX万元,增幅XXX%。通过访谈了解到,公司202X年因XXX需求新增管理岗位,根据已取得公司人员花名册<索引号>管理人员较上年同比增加XX人,增幅XX%,因新增人员导致人工薪酬同比增加XXX万元;除人员变动外,公司本年度经营业绩同比出现小幅下滑,奖金计提金额同比减少XXX万元。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人员薪酬同比呈增长趋势。

已抽样检查期后奖金实发情况,与公司账面计提金额未见显著差异,发生额可以确认。

要财务数据有财务数据,要业务数据(人数)有业务数据,要审计证据有审计证据(花名册),要审计程序有审计程序(分析性程序及截止性测试)...试问这样的审计说明怎么Q...

经理:新增人员的劳动合同和社保记录有没有检查,这些新增人员的真实性是否存疑?

小朋友:求放过...

所以,审计说明一方面是概括性的总结目标的执行情况,一方面是基于底稿发现的新的风险事项及拟执行的审计程序或检查样本,当然如果在前面的底稿给后面的底稿布置了任务,那么在后面的底稿也要说明任务的完成情况。

四、审计结论

没啥可写的...就这样吧...就是注意如果上面审计说明里写了各种千奇百怪的事项,无论金额是否需要调整,建议审计结论用“除上述说明外,未发现重大异常”,而不是“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这个每个组有每个组的习惯...就不误人子弟了...

五、结语

简单地总结就是:

①财务数据该列列,有利于分析的数据处理不能省;②尽可能的引用业务数据(人数、产量、研发项目数量等)去分析、论述,别可着那点财务数据翻来覆去的用,结果大概率就是用1+1=2去解释2-1=1...③别一猛子扎到细节测试里,这样就好比把洋葱切成丁,然后再看那些丁是坏的....风险的分析与应对是层层递进的,就像剥洋葱一样,没毛病的话打完收工,有问题的话该调调;④调之前搂一眼重要性,别块八毛的啥都调得跟天女散花一样...

好了...就这样吧,已经12点多了...

(转自:四大新鲜事儿)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