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女儿行 | 超人气采访团打卡渭南,探访非遗瑰宝

2024-12-19 16:25:34 - 渭南广播电视台

渭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创世传说到正史记载,许多精彩的中国故事都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传遍神州大地。深厚的文化资源也孕育了当地璀璨多样的民间优秀传统文化。12月10日,省妇联联合群众新闻网邀请10余家中省主流媒体,深入渭南基层一线,开展“黄河女儿行——探寻中国历史文化之源中的三秦‘她光芒’”主题采访调研活动。采访团先后走进富平县、华州区、临渭区看实情、听介绍、做采访,多载体、多视角展示渭南妇女群众在“土布”“皮影”“草编”等非遗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巾帼力量。

土布变“国礼”

“土布不土”换新颜

一把磨得发亮的木梭子,穿过上下两排棉纱,左手拉住机杼往怀里用力一推,发出清脆的撞击声,经纬交错间,漂亮的粗布便在吱呀声中延展。走进富平县木兰摇粗布家纺有限公司,一阵阵织布声此起彼伏,在土布生产车间里,采访了市级粗布非遗土织布技艺传承人张永宁。

黄河女儿行 | 超人气采访团打卡渭南,探访非遗瑰宝

黄河女儿行 | 超人气采访团打卡渭南,探访非遗瑰宝

黄河女儿行 | 超人气采访团打卡渭南,探访非遗瑰宝

黄河女儿行 | 超人气采访团打卡渭南,探访非遗瑰宝

张永宁说:“在我们鸿雁村世代都有织布的习俗,我从小就是看着外婆妈妈织布长大的,纺线、织布、搓捻子,我外婆传给我妈妈,然后传给我,一辈传一辈,所以我创办的‘木兰摇’品牌,主打让粗布不粗、土布不土的理念,在传统织布技艺上加以创新和设计。”

木兰摇始终以传统非遗技术为支点,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织布技艺”得到传承和保护,并通过“工厂+农户+电商+实体店”的形式,发展了17家实体加盟店,设置“妈妈岗”,专门为“宝妈”开发了适合的工种,满足她们利用零散时间赚钱的需求,先后带动300名农户参与粗布加工和销售,让粗布纺织产品打入市场,成为“国礼”,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致富,走出了一条传统“非遗”技艺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新路。

匠心不改,千年传承

“皮影+”带动传统民间艺术从“活”到“火”

皮影戏,又名傀儡戏、灯影,是用兽皮刻制影人,借光投影幕布表演的一种戏曲形式。华州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将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地方皮影戏表现形式。当天,采访团走进华州区的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身临其境感受这传承千年的光影艺术。

黄河女儿行 | 超人气采访团打卡渭南,探访非遗瑰宝

黄河女儿行 | 超人气采访团打卡渭南,探访非遗瑰宝

黄河女儿行 | 超人气采访团打卡渭南,探访非遗瑰宝

黄河女儿行 | 超人气采访团打卡渭南,探访非遗瑰宝

国家非遗华州皮影制作技艺传承人骞小凤说:“华州皮影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它最具代表性和最基本的雕刻手法是‘推皮走刀’,刀尖扎入牛皮后不动,另一只手推皮,运转而刻,一气呵成,不能间歇停顿,作品才能整体光滑。染色的颜料中也加入了牛皮胶的胶水,颜色就可以保留得更久。每一刀每一刻都见证着匠人的专注与精湛技艺。”

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通过皮影雕刻、工艺品设计生产、传统皮影戏与创新皮影戏演出、研学旅行、皮影文化传播等多种形式安置残疾人、特困人员,培训农村女性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骞小凤介绍,目前博览园已培训了1000多名妇女,帮扶带动了300多户皮影家庭作坊。带动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推动“非遗+旅游”发展模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巾帼力量。

“巧娘”点草成金

让传统工艺造福一方百姓

草编,始于春秋、兴于唐宋,原于秸草,终成万象,数千年来,一直是烟火人家堂前屋后的必需品。临渭草编,以麦收后的小麦秆,路边野生的兼草为主要材料编织,用结、辫、捻、搓、拧、举、盘等各项编织工序制作而成。

黄河女儿行 | 超人气采访团打卡渭南,探访非遗瑰宝

黄河女儿行 | 超人气采访团打卡渭南,探访非遗瑰宝

黄河女儿行 | 超人气采访团打卡渭南,探访非遗瑰宝

黄河女儿行 | 超人气采访团打卡渭南,探访非遗瑰宝

“我也没有想到小小的草编能有这么大的市场!”巧娘草编合作社理事长、省级非遗草编传承人陈春苗向记者介绍,“目前,我们合作社以手工艺编制技艺为主,集草编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及各类手工艺产品的设计加工、销售于一体,巧娘草编合作社逐渐让农民实现了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双丰收。草编产品极富地域特色,许多产品已经畅销国内外,我们创作的草编工艺品也先后荣获了多个国家及省级奖项,打响了区域品牌!”

这些年,陈春苗致力于探索更多元、更丰富的艺术表达方式,积极挖掘渭南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让草编产品承载的内涵更丰富。而临渭“巧娘草编”合作社常年扎根农村,以草编传承基地为平台,定期举办培训班或上门义务为群众和草编爱好者做技能培训,让他们用双手编织美好生活。累计培训人数达到惊人的20000人次,带动周边群众足不出户实现就业增收,推动当地逐步形成“村村有工厂,户户是车间,家家有巧娘”的喜人局面。

黄河女儿行 | 超人气采访团打卡渭南,探访非遗瑰宝

穿越悠悠岁月长河,传承千年的传统技艺正在编织出一条生活的康庄大道。采访团的记者们各展所长,通过图文、主题海报、图片直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了渭南妇女群众在民族文化、民间技艺、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巾帼风采,展示了在渭南这片热土上,涌现的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术手艺人,她们扎根生活、立足岗位,坚守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不断探索、开拓、创造,在文明保护、文化传承中发光发热,以各自的方式,传承中华文明,铸建精神家园。

记者:张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