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校长闻效仪:应关注个人与企业双重因素 助力“生熟精新”四阶段递进式技能人才培养

2024-12-19 18:40:03 - 云南网

原标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校长闻效仪:应关注个人与企业双重因素助力“生熟精新”四阶段递进式技能人才培养

18日下午,第十五届新华网教育论坛“新质引擎才聚共赢”平行论坛在京举办。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校长闻效仪:应关注个人与企业双重因素 助力“生熟精新”四阶段递进式技能人才培养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闻效仪在题为《工匠人才培养与技能形成》的主旨演讲中,详细阐述了个人及企业因素对于工匠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闻效仪指出,当前技能养成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稳定性问题是其中一个。他强调:“技能的磨练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若一个岗位无法保持连续性,频繁的流动势必将对技能的形成构成障碍。”

为了深入探究工匠人才的工作稳定性,闻效仪从变换工作单位次数、目前企业工作时长以及岗位变动频率三个维度进行了详尽的调研。他介绍,那些长期坚守在同一企业、同一岗位的工匠,往往能够心无旁骛、十年如一日地钻研技艺,最终达到技艺的巅峰,这与他们的工作稳定性密不可分。

根据大量的访谈与调研,闻效仪总结出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可概括为“生、熟、精、新”四个阶段。他表示,初学者作为生手,需通过不断的训练与师傅的传授逐渐熟悉基本技能,达到“熟”的阶段,技能的熟练程度是辨别一般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非常重要的分水岭;然后将技艺磨练到精通,能够掌握诀窍、解决问题,并形成独特的“手感”,这就达到了“精”的阶段;最终,少数人能够进入创新的“新”阶段,比如很多企业里面都有创新工作室,围绕技能人才去做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在谈及技能成长的关键因素时,闻效仪提到了个体与企业两方面的要素。他认为,个体要素中,天赋、兴趣、进取心和钻研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他解释说:“一个人要能在技能上有所成就,首先得有天赋和浓厚的兴趣,愿意做这个事情,能感受到做事情的幸福感,同时还要有不断进取、达到目标的决心和痴迷于此、深入钻研的毅力。”

而企业方面的要素,闻效仪认为,包括企业的愿景、提供给员工的成长机会、培养资源以及激励机制。他阐述道:“一个有着远大愿景的企业,会更加尊重技能人才文化,成为激发员工技能养成的土壤。同时,企业必须提供充足的成长机会和资源,如培训和技能竞赛,以及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来支持员工的技能发展。”

然而,技能形成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闻效仪表示,首先是新工人的流动性,技能是需要在一个岗位上十年磨一剑,如果这个岗位是不连续、高流动的,技能形成就会缺乏基础。此外,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吸引了年轻人,但也可能让他们忽视了制造业这一技能形成的重要基础。他进一步指出,新的生产方式如机器替代人工,以及新的用工方式如劳务派遣和灵活就业,都可能对长期技能的形成产生影响。

他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稳定和有利的成长环境。他说:“希望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企业、职工、社会、国家各个主体一起凝聚共识,大力培养我们的工匠,为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工匠队伍贡献力量。”

原标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校长闻效仪:应关注个人与企业双重因素助力“生熟精新”四阶段递进式技能人才培养来源:新华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