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远洋捕捞”是在滥用职权破坏法治,应引起高度警惕
转自:上观新闻
今天(19日),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办的上海2024参事国是论坛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人民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论坛还举行了“人民城市与生态宜居”“人民城市与人文魅力”“人民城市与共建共享”三场专题研讨,来自北京、广东、湖南、上海的参事、专家、企业和基层代表等进行了充分交流。
上海市政府党组成员彭沉雷,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郑宏英出席论坛。
政府应该是守法的榜样
在主题演讲环节,国务院参事甄贞分享了她关于完善“人民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甄贞看来,建设人民城市,需要建立“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治理新理念。其中,法治是底线保障,让城市有序,道德是软性引领,让城市有温度,二者共同提升人民生活的品质。
“法治是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的最优模式,完善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政府是主责,政府应该是守法的榜样。”甄贞举例说,招商引资、拆迁征地、环境治理这些举措本身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如果不依法依规进行,短期治理目标可能能够实现,但人们因为无法预期自己行为的后果,使得城市变得不可信赖,政府的公信力逐渐丧失,资金、人才、企业都有可能去寻找更为安全的“避风港”。所以,政府的言而无信、不遵守法律,是对一座城市的致命伤害,会损害国家长远发展的根基。
甄贞指出,政府部门要依法办事、依法治理,不是指手里有红头文件或者规定就算有法可依,而是需要这个法本身是良法善法好法,法的制定过程确保程序正义,法的内容反映人民的真实意愿。反之,违背天理人情的法律,必然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现在有些地方出现‘钓鱼执法’‘远洋捕捞’,短时间内解决了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问题,实际上是滥用职权,是对法律的亵渎,也是对法治社会、法治城市、法治国家的破坏,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甄贞说。
城市不能没有“烟火气”
“烟火气”是甄贞演讲中的另一个关键词。
“城市的灵魂不仅仅是有高楼林立、秩序井然,更在于民心温暖与人心向善,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街巷集市中的嘈杂喧闹,各类美食小吃的香气扑鼻,热气腾腾的生活氛围。”甄贞说,然而,一些城市只有冰冷空洞整齐划一的标语口号,缺少了城市该有的人间“烟火气”。
在甄贞看来,没有坚持用实事求是原则处理人民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她以摆摊为例,摆摊既能为民众提供一些日常消费品,也能丰富城市文化、恢复街道活力,更是一些弱势群体唯一的收入来源。但是有些地方取缔没收驱赶,结果就是引发冲突,给经济社会民生留下后遗症。
“实事求是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它不能只是镌刻在各级党政机关大门口的牌匾上,更应该根植于党员干部的内心,外化在决策处理问题的实践中。”甄贞说,它确保城市建设规划基于实际情况,避免盲目跟风和不切实际的目标设定,让城市建设成果真正惠及人民。
好在,这样的冲突正在减少。甄贞提到,前不久她去了次西安,如今西安的早市摆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很多外来游客到早市打卡拍照。“那种浓浓的乡土气、烟火气令人流连忘返,不吃上几口,不买上几包,都挪不动步子。这样的城市怎能不叫人去了还想去,走了还惦记?”
人文魅力才能更好吸引市民游客
如何才能既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又保存好城市的“烟火气”?
上海市政府参事顾洪辉从长宁区愚园路上“三顿半”咖啡店、“老伯伯”内衣店两家小店的故事讲起,介绍了愚园路街区如何在更新过程中,实践人民城市理念,营造出独特的街区人文环境。
愚园路始建于1911年,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条见证了上海近现代历史变迁的文化之路,有100多幢历史建筑、11处文物保护单位,瞿秋白、黄炎培、钱学森等30余名历史名人曾居住于此,素有“一条愚园路,半部近现代史”之说。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愚园路出现了居民生活不便、环境质量差、商业业态杂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氛围缺失等问题,居民生活质量得不到改善,对街区历史记忆十分淡漠。
顾洪辉说,2015年,长宁区政府启动了愚园路城市更新项目,创造了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居民参与的新模式,以递进的方式实施卫生设施改造、历史建筑修缮、绿化景观提升,引入了艺术、创意、文化体验式的复合型业态。通过城市更新,愚园路成功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成为上海城市发展中的一张亮丽名片。
“最近有一则某景点投资数十亿,但是平均每天只卖出13张门票的新闻,有人因此提出‘国内景区即将迎来批量化死亡的大潮’。这话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仍值得我们警醒。”顾洪辉说,反观愚园路,之所以能吸引市民游客,正是其独有的建筑风貌、小众而又文艺的文化氛围和社区不会消退的“烟火气”,构成了街区浓郁的人文魅力,深深吸引了热爱生活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