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给祖国高铁的青春之歌

2023-03-19 02:23:41 - 兰州日报

唱给祖国高铁的青春之歌

穿过这个隧道一直朝南便是气象万千的山城重庆;朝北出了这个隧道转眼就到了滚滚黄河穿城而过的金城兰州。就是在这个隧道里创造出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迹,谱写出科技人员、隧道工人和农民工开拓奋进的壮丽诗章。这是中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胡麻岭隧道举世惊艳的“个性写照”。由此,几经深入火热生活,甘肃省歌剧院2月23日隆重推出了原创歌剧《不遥远的胡麻岭》——凝聚着爱情、奋斗与人生况味的交相辉映,是一首唱给伟大祖国的青春之歌。

“胡麻岭隧道的建设者感动着我们,是生活给了我们创作的灵感,是责任给了我们讴歌的动力!”该剧编剧李天圣、导演王繁钦在挖掘这一“工业题材”中由衷地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这个全长13.61公里的隧道,2009年3月顺利开工,每个月掘进近百米,三年后遇到“世界难题”——3.25公里的“豆腐土层”(第三系饱和富水粉细砂地层),成了一道无比险恶的“拦路虎”。一拨又一拨中外专家现场视察,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因此胡麻岭隧道几乎停止了施工。阴暗、潮湿、泥砂、缺氧、没有阳光,生命危险随时可能发生,这里哪有什么“诗与远方”,连看看山岭上开满蓝色的胡麻花也未能尽兴到底。然而,恰恰是这个“世界难题”,却成为让拓建胡麻岭隧道的青年建设者们不能不选择出走另寻他路还是留下来坚执到底的“分水岭”;也正是这个从未遇到过的特殊“拦路虎”,让甘肃的歌剧艺术家们发现了掘进中国铁路青年建设者爱情、敬业、情义和心灵深处人性之美的真谛与密码,这让当下难得一见的“工业题材”戏剧舞台艺术作品显露出令人欢悦不已的观剧体验。

工业题材的舞台剧不可能避过“施工方案”“工程技术”之类的具体工作问题,不写清楚这个“中国罕见、世界难题”,剧中人物形象很可能就成为“无本之木”,成为一种概念而失去现实生活的真实性。该剧主创者在精准、简约地叙写“工程技术”的过程中着力状写青年隧道建设者面对“拦路虎”如何克服艰难险阻的多重心态,塑造剧中人物鲜明个性,展现人与艺术“双重交染”的密切关系;让人何以为人,让艺术何以为艺术,令观众产生身临其境其遇其情其理深层的观剧感应。高雅的歌剧艺术与令人们不能不敬畏的生活正能量相互融合,正是这台剧目冲破以前所谓“工业题材干瘪乏味,满台子工作服、安全帽不好看”束缚与局限的根本原因。这种“洞子里的”创作是艰难的,但离我们真实的现实生活很近、很近,这便是《不遥远的胡麻岭》最让观众感到新颖、愉悦、欣慰的一大亮点。

坚定以我国高铁昂扬奋进的青年建设者为主体,显现了该剧编导的文化目光与艺术高度。青年是我们时代的朝阳,是中国日新月异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和未来,这种情怀与感觉源自我们火热的新时代,体现了我们全社会排除艰难险阻、不断奋进的主流意识。全剧有名有姓的人物只有7个人,却分为3组,织造成“通而不同,各成体系”的人物关系组合,充满着现实生活真切活鲜的意趣风貌,在隧道中泥浆、粉尘、塌陷、昏暗、大型机械轰鸣声中尽情展现出各自的理想、爱恋、心志和忠贞的“生命本真”。

20多岁的胡麻岭隧道斜井工程工程师高岩“不愿第一次进山工作就失败”,胡麻岭隧道技术员安洁是高岩在大学时的恋人,她在一时无法解决世界难题的困境中“不愿一条道走到黑”,造成高岩难以言说的万般苦痛,好在同在这个隧道50多岁的铁路测量工、曾经当过铁道兵的高岩的父亲高思渝时不时给儿子给以温暖、鼓励和鞭策。20多岁的常小川和宁翠芳这对未婚夫妇临近婚期不能不为结婚的新房发愁,他俩是胡麻岭附近的农民,抱持着“若要富快修路”念想来在洞子里打工,结果遇到“拦路虎”致使在工地停工的情况下先后出去搞买卖挣钱,“翻了车、赔了本”又回到了胡麻岭隧道打工。在这些起伏多变的矛盾冲突中却体现出他们相似的情感与相同的价值取向。

心态最为稳当、坚定的是工区指挥长兼技术负责人吴杰和他忠厚而又热心肠的妻子刘莉莉(系“个体户”),他俩的“爱情影响力”和“精神诉求”一直在熏陶着安洁和高岩最终做出各自的正确抉择。开掘胡麻岭是48岁吴杰担任现场指挥的第7个隧道工程,他生命中的春夏秋冬与长长的隧道捆绑在一起,即便“泥浆淹没了隧道,遥遥无期不知到何时”,他仍然不认为胡麻岭工程就是“滑铁卢”;世界上没人征服了的“第三系饱和富水粉细砂地层”,在他们面前“再难也会有答案!”正是这三组未婚、已婚“恋人”相互比对、相互感动,充盈着铁路建设者人生的苦辣酸甜;也是在他们相互的较比中得以融洽和合,充满着离我们很近很近的诸多社会信息与生活哲理,如此,戏就有了深度有了热度有了看头。

当他们在最困厄的时候想吃“重庆火锅”,居然从汤锅中的“九宫格”陡然生发出能够攻克“世界难题”的机窍秘!这是多么有趣有味、奇幻美妙的情节设计,多么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灵智“从天而降”,致使胡麻岭隧道迅快提升了掘进速度,成为中国工匠精神的特殊标示,为人类铁路史克服“世界难题”提供了活鲜的中国经验。而在我看来,这部剧作三组人物关系的设置是对中国传统戏曲“双生双旦”情节结构导引出“种种妙趣”的再生发、再衍展,这也是《不遥远的胡麻岭》的一大艺术亮点。

甘肃省歌剧院的艺术家们一直在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歌剧创作做出不懈的努力。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唱红全国的歌剧《向阳川》到后来的大歌剧《貂蝉》,再到去年推出的《呼儿嗨哟》和眼前首演的《不遥远的胡麻岭》,他们均是在寻求一种既将“舶来品”歌剧艺术进行民族化转换又要切合今天当地文旅市场和观众诉求的最佳结合点,并着力使本土作品在更高形态上实现现代转换。

这中间,基于《不遥远的胡麻岭》富有“乡土性”剧本文学之上的歌剧音乐的守正创新着实产生了重要作用;戏剧的音乐化、音乐的戏剧化和歌剧的民族化、交响化,均尽力提振到一个崭新的层面。在本剧的创演中,西安著名作曲家韩兰魁、上海著名指挥家王燕的加盟,成为观众欣赏这台民族歌剧的一个着眼点。演员熊晖、孙中伟、赵进、王文婕、李彦君、李泱良和陈莉等,不论“美声”还是“民族唱法”及男女高中音唱段设计,相互间均搭配得当,且比较凸现个体的声乐特色及音质之美。多组歌队群众的演唱或者需要再精练一些,但在交响大乐队的整体配合中烘托舞台气氛十分给力,如“爱情的选择有苦有甜,各自有各自的答案,牵手是爱的誓言,证人是胡麻岭山川”婚礼进行曲等,还有多处演唱和表演调度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既青春阳光亮丽又满台灵动好看。该剧场景的呈现真是个大难题,舞美设计师胡文纪却勇于探索,首次将舞美与“冰屏”巧妙结合起来,让舞台景深充满活力,甚或还带有一抹神秘感,让“九宫格”在天幕上盈溢出一种多重的智慧与美感。

所有这些建树使《不遥远的胡麻岭》别开新生面,使这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很有分量的“工业题材”新歌剧大气鲜活,魅力尽显。

□严森林文/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