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职称评定,这省要求:降论文权重

2024-03-19 19:36:50 - 市场资讯

转自:医学界

撰文| 汪航

长久以来,中国医生职称晋升唯SCI论被饱受诟病,这不仅让很多临床水平高的医生晋升困难,同时也是造成我国科研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河南省近日对这一顽疾出台了新措施。据开封大学等多个高校网站消息,河南省教育厅印发《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科研诚信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对职称评定等作出进一步要求。

该文件表示,河南省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呈现高发频发态势,因此对科研诚信工作作出了进一步部署,同时,河南省要求,建有附属医院的高校要积极探索临床医生的科研评价改革,建立“重实际贡献,降论文权重”的临床医生考核评价体系。

事关职称评定,这省要求:降论文权重

学术不端频发,河南多次严查

河南省教育厅在文件中表示,近年来,河南省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呈现高发频发态势,破坏了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加强和改进高校科研诚信工作已刻不容缓。

官方的这一表态有迹可循,“医学界”梳理发现,河南省多家医疗机构曾因学术不端被公开通报。

去年年初,科技部官网通报了18起高校科研诚信案件的调查处理结果,其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涉6起案件,占总案件的三分之一。

这6起被通报的案件中,有5人存在买卖论文图片数据的行为,一人涉嫌买卖论文。随后,医院对涉事医生作出全院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推迟晋升职称、取消申报财政资金支持的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等处罚。

更早前的2022年3月18日,科技部官网也曾通报54起教育、医疗机构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其中,被通报次数最多的机构来自吉林大学,其次则是郑州大学(12起)和河南大学(7起)。

几个月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自查自纠,在其医院官网公示了两则关于诚信建设的通知,并对该院38名存在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问题的医生作出了相应惩戒。

去年年末,Hindawi出版社撤稿风波一事引发学术界关注。Nature的一项分析显示,2023年Hindawi发生了9600多起撤稿事件,其中超8000篇在中国有合著者。

对此,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2023年11月下发通知,决定在各高校开展撤稿论文自查工作。河南省去年12月29日发布的《关于开展撤稿论文自查和重点核查工作的通知》显示,Hindawi等国外出版机构撤回的国内论文中,涉及河南省多所高校。

不简单将“分区”“影响因子”作为直接依据

针对医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河南省去年底就曾在通知中强调,要建立健全职称评聘、学位授予、科研考核等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以科研质量、科研绩效、科研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考核生态。

此次最新公布的文件对上述要点予以细化。文件表示,要改进评价导向,完善考核机制。

具体而言,要突出质量贡献,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在职称评定、项目评审、绩效考核中不能简单把论文、“帽子”、学历、项目、奖项等情况作为限制性条件,尤其在职称评定中不简单将“分区”“影响因子”作为直接依据。

对于建有附属医院的高校,河南省规定,要积极探索临床医生的科研评价改革,鼓励临床医生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建立“重实际贡献,降论文权重”的临床医生考核评价体系。

很长一段时间,论文作为职称晋升的主要参考指标,对于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临床服务能力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唯论文论”已经不适合当下医疗环境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三甲医院副院长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价称,此前主流的卫生评价体系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医生激励机制是以学历、论文发表等因素作为评定标准的,没有将重点放在关注医生是否是老百姓希望的好医生。这与健康中国的建设理念是相违背的,只有理念转变了,对医生的考核、评价才会发生变化。”

在他看来,传统的卫生评价体系难以全面体现医生的业务能力,因为评价体系一般以SCI论文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情况为主,“在这个导向下,很多医学生从博士阶段就将精力放在基金申请和论文撰写上,投入临床的时间之少可想而知。”

除了职称评价外,河南省还要求各高校建立科研过程可追溯、科研成果可还原的管理制度。科研管理部门要定期抽查院(系)科研数据备份情况,重点检查发表在预警期刊的论文原始数据。

“各高校要建立学术期刊预警机制,及时公布相关机构发布的国内和国际学术期刊预警名单,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调整”。

文件表示,要加强对本单位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管理,对在预警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科研人员,要及时提醒;对在预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各类评审评价中不予认可,不得报销论文发表的相关费用。

目前,河南已有多所高校建立了国际期刊论文预警机制。信阳师范大学科学技术网3月13日发布通知,经学校研究决定,建立国际期刊论文预警机制,采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作为学校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并同步更新。

除了河南,多地也在不断探索、优化医生职称评审体系,从严惩治科研不端。2023年6月,北京人社局在文件中明确提出,论文将不作为卫生职称评审的主要指标,职称评审将论文“必选”转变为成果“多选”,建立多元职称评价机制。

今年年初,上海市胸科医院“工匠型”医师评聘体系引发关注,该模式或与河南省提出的“重实际贡献,降论文权重”相似,即不看科研看技术,聚焦医师的手术能力、手术质量和临床新技术等,不受性别、学历、职级、科研等条件限制。

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探索医务人员职称评审体系改革,论文这座大山,正从中国医生头上搬走。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编辑:赵  静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