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百年中行的国际金融使命
中国银行是中国唯一一家连续经营百年的银行,是中国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中国银行的全球化发展征程历经百年,开启了民族金融业全球化经营体制之先河,铸就了闪亮的金字招牌,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见证者、推动者和参与者。
一、跨越世纪的记忆,融通中国与世界
百年沧桑,薪火相传。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银行风雨兼程、锐意进取,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不同时期有力支持了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成为融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
走出国门,奠定国际化基础。中国银行在创业之初就确定了国际化基因。1912年中国银行成立,1915年开始试办外汇业务,1928年改组为“政府特许之国际汇兑银行”,成为当时少数能与外国银行相竞争的民族金融机构。1929年,中国银行伦敦经理处成立,开创中国金融机构在世界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的先例;此后大阪分行、新加坡分行、纽约经理处等海外分支机构相继成立,并与世界各地上百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成为国际金融界的重要力量。抗日战争期间,中国银行开辟国际通道,扶持对外贸易,积极争取侨汇,1939—1945年累计办理侨汇2.3亿美元,成为支持抗战的金融中坚力量。
擦亮招牌,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作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业务,肩负起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外贸事业的历史使命。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银行从试办交通部买船造船贷款开始,逐步将外汇贷款范围扩大到冶金、航空、化工等多个行业,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1972—1976年,中国银行累计发放外汇贷款21.1亿美元。
变革图新,融入全球化大局。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全球贸易往来更加密切,中国银行主动融入全球化大局。积极叙做国际商业贷款、率先进入国际债务资本市场,筹集大量外汇资金支持基础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占同期国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例曾高达88%。1994年中国银行巴拿马分行开始营业,至此形成覆盖全球六大洲的金融服务网络布局。2004年,中国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并于2006年先后在香港、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探索现代化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排头兵。
巩固优势,服务对外开放新格局。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银行不断巩固全球化特色优势,在支持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末,中国银行境外机构已布局海外62个国家和地区,境内国际结算业务、外汇交易业务量保持中资同业第一。着力打造“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大动脉,截至2021年末,累计跟进沿线国家重大项目逾700个,累计完成各类授信超过2000亿美元。连续四年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并助力举办消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一系列主场展会,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力量。首创“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已在全球举办80多场对接会,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一对一”撮合服务。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金融服务,是中国唯一一家“双奥银行”。
百年发展,中国银行始终肩负自己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优势,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2021年,中国银行成为新兴经济体中唯一一家连续11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金融机构,在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全球银行品牌500强”中均位列第四。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外景 中国银行/供图
二、新时代新形势,赋予金融新使命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蔓延、反弹,气候风险日益凸显,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对中国金融业的全球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分化加剧,大国博弈复杂剧烈,主要经济体财政支持力度减弱、货币政策收紧,产业链供应链艰难修复。双循环新格局下,对内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对外扩大开放带来发展空间与潜力。中国银行业的全球化发展要植根国内大市场,高水平对接外循环,推动稳外需、保出口,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境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不断丰富多元,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主要国内外同业积极优化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资源配置,加快布局增长较快的市场和业务;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依托场景生态,争夺跨境金融领域的客户与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全球跨境金融市场的竞争动能正经历深度调整。数字经济提质增速,金融科技加速发展,金融服务面临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新要求。绿色经济成为全球发展新趋势,绿色产业发展和高碳产业转型急需更大范围的金融支持。金融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中国银行业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把握新的历史机遇,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全球金融治理面临深刻变革。全球金融格局“东升西降”趋势日益明显,新兴市场金融业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全球金融治理亟须完善,体现更加多元、包容的特征。同时,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金融“引进来”“走出去”不断加速,并积极参与和推进新的国际协作框架与国际金融合作平台建设,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银行业作为中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须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出新兴市场金融业的声音,助力全球金融治理变革。
三、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开拓创新展现新作为
翻开时代的新篇章,中国银行将坚持“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的愿景目标,勇担“融通世界造福社会”的使命,加快建设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主体,全球化、综合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推动全球化发展实现高质高效、行稳致远。
服务实体经济,联通中国与世界。坚持“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立足服务于我国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聚焦“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客户,持续扩大跨境客户基础。对接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紧跟国家区域战略,高度重视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业务。持续助力联通中国与世界,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拓境外市场潜力,实行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把握RCEP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力争实现亚太市场做大做强、发达市场做深做透、“一带一路”市场做精做细、新兴经济体市场做稳做实。
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彰显大国重器形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准则,构建优质产品体系,全面提升全球竞争力。巩固跨境融资、跨境贸易等传统优势业务,丰富跨境供应链金融、全球现金管理平台等服务,打造“跨境领先银行”品牌。提升业务多元化水平,增强跨境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托管等综合化服务能力,协调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构建全球一体化服务平台。依托场景生态建设带动跨境服务能力、品牌全面提升,加强科技投入与应用,推动跨境金融线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创新服务境内外客户“碳中和”金融需求,积极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交易等服务,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融入国际规则,推动国际金融合作交流。主动适应国际规则,积极参与新规则和新标准的制定,为全球金融治理改革贡献更多的力量。持续跟踪国际同业进展,加强与国际同业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先进理念、标准、方法和相关案例,助力搭建金融业共商共享信息交流平台。加强碳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兴领域的国际业务交流,深度参与国际规则的讨论与制定,使具有新兴市场特色的金融业务规则、治理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更多认可和推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建设,加强金融合作交流,为区域内金融合作、业务准则、金融监管交流等提供桥梁支持。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中国银行将锚定战略目标,全力投身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建设,赓续百年国际金融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金融力量!
作者:刘连舸(中国银行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