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济到底是好还是差?对投资有何影响?
最近经济数据密集放榜,官方论调是:整体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开局良好。
不过,各个数据间有些矛盾点,各方解读也略有差异。今天咱们就来简单盘一下一季度的重要经济数据,看看当前的经济到底怎么样,以及对应到投资上应该怎么做。
关于GDP
一季度GDP增速是4.5%,这个数据偏中性。全年目标是5%,而一季度达到4.5%,只能说实现全年5%这个目标压力并不大,而非十分乐观的能超额完成任务。
并且,细拆环比数据来看,3月单月的数据有边际走弱的迹象。前俩月市场普遍是“强预期,弱现实”,后面估计会接受慢慢复苏这件事,转变为“弱预期,弱现实”。
关于通缩
这个官方已经辟谣了。之所以说到通缩问题,是因为3月CPI仅上涨0.7%,已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了。这里简单说一下通缩的概念:
通缩,即通货紧缩,是指总体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降,同时伴随着货币供应减少和经济衰退。
看到CPI这个反映物价指数的主要指标一直低位晃荡,还有阶段性下跌趋势,大家就开始担心通缩。然而,通缩还得伴随货币供应量减少和经济衰退等多重现象发生,咱们今年来货币供应量并未减少,相反有所增加,经济也没有明显衰退,不然一季度的GDP也不会交出4.5%的成绩。再者说,通缩是个非常长周期的事,当年日本的通缩持续了30年,所以单凭几个月的数据没啥说服力。
反正国家统计局官方已经出来证伪,“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关于社零、出行等其他数据
从同比数据增长绝对值来看,都挺不错的,比如3月社零同比增长10.6%,不过同比是和去年同期比,而去年这会儿全国疫情还挺严重的,所以在去年低基数的基础上,今年全年社零增速到10%也是不足为奇的。
出行方面,大家不看数据,其实自己都有数。压抑了两年没法出去玩,今年是不是一有假就盘算着怎么安排呢。数据上,一季度民航国内旅客运输量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6.6%,基本回复到19年疫情前的九成水平。
客观来说,在经历了三年大疫之后,由于这几年的非常规基数,现在和后续阶段的各项数据都会出现修复性洗牌,不能刻舟求剑来看待数据的增减。还有就是,海外通胀未休,咱们这种低通胀难道不应该庆幸吗,就好比周围人都发福得减肥,而自己瘦没这困扰,何来担忧一说呢。
总结一下,现在经济修复持续向前,但属于溜达的速度,算不上快跑。各项数据综合看下来都比较中性,后续市场风险偏好也会跟随“弱预期、弱现实”的情况展开。
关于市场风格
那么,“弱预期,弱现实”会催生什么样的市场风格呢?
首先,由于数据并不难看,经济整体不算差,所以政策发力可能就不猛了。毕竟经济自己恢复得还行,上猛药没太大必要,省得再搞出后遗症,所以全面牛市就别想了,后面还是结构性行情。
第二,既然接受了缓慢复苏的现实,市场对于业绩的容忍度会更高。企业阶段性赚的少或者不赚钱,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中长期的发展空间、行业格局推演,会成为买不买的重要考量方面。
第三,短期还是存量市场,资金在交易上会更严谨,在阶段涨幅较明显后,落袋需求也会大,呈现到盘面上,就是免不了的下跌调整。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建议可以采用“定向均衡”的策略。“定向均衡”和常说的“均衡”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有的放矢,后者是广撒网。
之所以要定向,是因为现在的实体经济偏平淡,那么市场风格就不太会出现大级别的转向,而是会在看好的那些主题里,打地鼠式地运行,比如但不局限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中特估等等。
涨多了肯定也会调整,但调一阵儿后,性价比又出来了,资金就重新杀回去了。对于短期不太占优的行业,市场并不会以“跌这么多了肯定会涨”这种修复逻辑去买它,可能会出现几日游行情,但难以持续。
对于普通投资者,今年在基金配置时,原先的核心底仓基金可以继续保持,卫星部分针对性地去选择热点主题,并且用网格的思路来操作,大概率对整体收益提升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