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丨病因尚未明确,正从“少见病”转为“常见病”

2023-05-19 14:10:00 - 新京报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炎症性肠病不分年龄”。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是炎症性肠病的主要症状,有些患者还会有肠外表现,如关节、皮肤,乃至眼睛等。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钱家鸣教授表示,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诊断、治疗难度较大。“患者前来就诊时,需要通过粪便检查、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等手段来确诊疾病。患者生活负担较重,不仅要频繁跑厕所,日常疾病管理也要小心翼翼,吃不好或是压力大都会加重病情。疾病的反复发作所带来的恐惧及频繁如厕的羞愧感也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炎症性肠病也从“少见病”逐渐发展为一种不可治愈、需要长期治疗的“常见病”。2005-2014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总病例约为35万,预计到2025年,患者人数将达到100万左右。

过去,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以青少年为主。近几年,55岁以上老年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正在稳步上升。公开数据显示,10%至15%新诊断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年龄在60岁或以上,预估在未来10年内,所有炎症性肠病患者中有1/3将是老年人(60岁及以上)。炎症性肠病患者群体正在走向老龄化,伴随而来的是更多慢性合并疾病以及多重用药,致使老年人群的疾病诊断及管理面临更多挑战。

“老年人作为特殊人群,往往是安全用药的主要关注对象。他们不仅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耐受性降低,易出现不良反应,还会合并多种用药,用药依从性相对较差。老年患者一定要对疾病有足够的了解,并遵医嘱按时服药,私自停药有可能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钱家鸣教授指出。

新京报记者张秀兰

校对王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