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青年才俊汇聚上海中心,探索青年创新创业与城市发展的最优解

2024-05-19 10:21:11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众多青年才俊汇聚上海中心,探索青年创新创业与城市发展的最优解

当众多青年才俊汇聚在一起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8日,以“闯上海创巅峰——青年与城市共成长”为主题的第五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在上海中心举行。来自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区块链、新能源、生命科技等众多行业的青年科学家、企业家、经济学家齐聚一堂,聚焦科创机遇与城市未来深入交流,合力探索青年创新创业与城市发展的最优解。

青年是创新创业主力军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创新的主力。在上海,青年也是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首次发布的《上海创新创业生态研究报告》显示,上海拥有660万的常住青年人口,通过加速优化科技人才培育体系,持续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成功吸引了创业者、产业专家、海外人才、留学人才等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人才留驻上海。

“目前在张江有50万从业人员,研究生以上学历10万人,青年人才占到80%。”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涛说,全球化、前沿化和年轻化是张江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标志,也是张江产业创新发展最大的资源和财富。

大量青年人才集聚,给上海的创新创业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上海青年的创新创业实践在先进制造、信息服务、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量子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等众多前沿领域涌现。

“我虽然是‘80后’,但在公司里已经算老了,因为主力开发人员大多是‘90后’。”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顾捷说,年轻人最大的优势是不害怕失败,没有包袱,可以迅速迭代自己,产生新的创新创业火花,“在传统行业,我们可能还是要多依赖经验,看过去是怎么做的。但是在新兴行业,我们应该放手让年轻人去做。”

在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首席市场官蒋俊看来,现在的年轻人创新创业经历和前辈们有相似之处,比如改革开放初期浙商的“四千精神”就让他深受触动。“虽然外部条件在不断变化,我们可能享有更好的营商环境、更完善的资本市场,但这种创新创业的精神是不会变的。”

上海是创新创业的沃土

1999年,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来到上海打拼,至今已有20多年。他在和青年企业家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时感慨,上海是大家公认的商业宝地,更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业沃土,要想企业更好发展,一定要来上海。

长期以来,上海以其特有的资源禀赋和城市魅力,吸引了大批青年。与此同时,上海始终致力于提供政策环境支持,实现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未来上海产业新的增长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过程,为更多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论坛现场,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详细介绍了上海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相关规划设想和产业支持政策。

比如,针对企业特别是青年创业者反映的政策难找、难解、难报等问题,上海建立了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通过重点企业服务包“一键通”专窗平台帮助企业更多对政策的了解渠道和诉求反映渠道。目前,全市“服务包”超3.3万件,其中90%以上发给了民营企业,全市企业服务管家超4200人。

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吴金城透露,浦东将率先在降低土地成本、降低水电煤气费用等方面做出示范,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同时,依托浦东具有陆家嘴金融城、张江科学城的优势,构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体系,设立了总规模150亿元的引领区基金,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接下来还会再拿出150亿元,支持科创母基金建设。

袁涛则代表张江集团向青年创业者现场送上“大礼包”:未来三年内,将为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并落地到张江创业的项目和团队,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同时还将提供空间载体、人才公寓等创新创业生态服务。

如何完善创新创业生态

现有政策之外,青年创新创业者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如何更好地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围绕这些话题,与会者进行了充分交流。

在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看来,并非所有人都要去做“0”到“1”的创新,我们还是要重视“1”到“N”的创新,哪怕是在传统领域做出一些小改进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业进步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常拿新能源汽车举例,现在市面上新能源汽车用的技术其实不是最前沿的,但是是最合适的。”

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易培云讲到,公司最初选择氢能源作为创业方向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持怀疑态度,但他们坚持了下来。“现在很多青年创新创业的方向都是硬核科技创新,比起商业模式创新需要更多耐心和毅力,需要我们能在所有人都怀疑的时候坚持下去。”

除了创新创业者自身的坚持,在上海零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林乐看来,科技创新需要全社会的耐心和对失败的包容。“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高风险的活动,在企业研发、商业化、社会公众接受度等等环节的失败,都有可能导致彻底的失败。”林乐说,希望社会、政府能对创新型企业多包容一些,给他们更多时间和机会。

在与会者看来,开放和包容一直是上海这座城市最大的优势之一。姚洋认为,上海应该进一步扩大开放,营造更好的环境,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年轻人来此聚集、创业。

栏目主编:张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