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名中央媒体记者走进辽宁——探寻“兴”举措 见证“新”变化

2024-06-19 06:26:00 - 东北新闻网

转自:辽宁日报

6月12日至18日,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辽宁主题采访活动举行,近百名中央媒体记者奔赴辽宁各地开展调研采访,探寻辽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他们走进车间厂矿、基层一线,看得认真、问得细致,用笔尖和镜头记录了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变化。

“这次调研采访收获很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记者季铭表示,当前辽宁在新能源、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同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人才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在很多尖端技术突破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期待辽宁在东北全面振兴中发挥“领头羊”作用,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再创辉煌。

在鞍钢博物馆参观时,法治日报记者朱雨晨时而拍照记录,时而沉思。她说,都知道辽宁是“共和国工业长子”,这次参访让她对这个说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尤其是在困难时期,以鞍钢为代表的辽宁工业,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辽宁这些“老”企业不断寻求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争做各自领域的引领者,可谓是“长子精神”的新传承。

新华社记者白涌泉说,当前辽宁正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今年是攻坚之年,全省上下精神焕发、攻坚有力。这次调研采访,对媒体记者而言也是一次重新认识辽宁的机遇和窗口,在走访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后,对辽宁的发展现状、前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要学习好、理解好、消化好此次采访的素材,进而宣传好辽宁。

调研中,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锂电池隔膜等产品让科技日报记者张蕴看到了辽宁在新材料领域取得的新突破。她说:“这次我重点关注的课题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两方面都离不开‘创新’二字。通过和企业负责人交流座谈,我发现他们的主动创新意识非常强,和辽宁的高校、科研院所联系也非常密切,共同承担研发项目,这让我感到前景可期。”

“这次调研采访让我刷新了对辽宁的认知。”中国网编辑赵珊谈起调研采访感受时表示,辽宁不仅是工业大省,还重点发展了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且在一些领域处于全国靠前地位,让她感到十分惊讶。“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这些产业在辽宁的沃土上扎根成长,我会讲好他们的发展故事,告诉外界辽宁处处激荡着蓬勃向上的振兴力量。”赵珊说。

经济日报记者苏瑞淇表示,在他的印象中,辽宁代表着高水平装备制造,有很多大国重器的产品和技术,为国家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此次在调研中,一些新兴产业也给他带来惊喜,比如以三生制药、东软CT、新松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相信这些代表性企业能够聚点成链、聚链成群,形成辽宁振兴发展的新优势。今后他会更多关注辽宁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也期待看到辽宁智造的更多亮点。

“我自己就是辽宁人,这次有机会回到家乡调研采访,从另一个角度来见证家乡的高质量发展,感受家乡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这种激动、骄傲和别人不一样。”工人日报记者陈曦表示,辽宁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有着深厚底蕴,而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值得期待。

同样是土生土长辽宁人的中国青年报记者金卓,他离开15年后再次回到家乡深入调研,发现家乡已发生巨大变化,他说:“在这里,我看到那些曾经的行业龙头正在转型改革中各自寻求突破,一些新时代的产物正在辽宁落地生根。在这里,我看到辽宁对人才的渴求,看到了人才在这片干事创业沃土上的成长。辽宁终会用自己独有的发展优势,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辽宁,重新认识辽宁,更好地建设辽宁。”

中国妇女报记者贾莹莹表示,一路走访许多制造业企业和科技企业,时刻感受到他们在模式、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创新,特别欣喜看到,许多传统企业在寻求突破,布局未来产业。一些资源密集型企业也在加快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体现出科技范、高端范、国际范。

(辽宁日报记者胡海林赵婷婷刘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