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里:邻里守望 福寿安康

2024-06-19 08:07:24 - 镇江日报

寿康里:邻里守望 福寿安康

本报记者郭淑娴

在大西路和宝盖路两条“老资历”道路之间,是一片汇集了许多镇江老故事的巷子集群。其中有的巷子以姓氏命名,有的巷名记述着这里曾兴旺过的职业、行当,有的巷名则饱含美好寓意和生动祝福。19世纪初,广东商人卓翼堂在镇江主持修建的“七里一街”,因其独特的中西结合风格,在这片老巷群中独树一帜。寿康里作为“七里一街”之一,便有许多看头。

寿康里与大龙王巷和篾篮巷相接,在巷内民居房屋的错落相隔之下,还有许多狭窄曲折的支巷。位于该巷与大龙王巷相接处的寿康里1号民居,便是最直观展示“中西结合”建筑风格的“案例”。

“这栋房子原本非常气派,但住在里面的居民已经搬离20年左右了。”家住大龙王巷的李大爷,自出生起便一直居住在寿康里1号的隔壁,他向记者回忆起这栋房屋最初的模样:“原本只有2层,现在最上面的第3层是住户后来加盖的,1层也曾出售过,作为店面用以经营。”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墙面是圆滑的弧形,观音兜山墙和旧时曾设有的铁艺护栏相结合,既有古韵又有新意。

再往里走,便听到谈笑声从寿康里4号民居虚掩着的门内传出。这座三间两厢式的老民居里住着两户人家,而两家的女主人——72岁的陈阿姨和66岁的顾阿姨,也是相互陪伴了几十年的闺蜜。

据陈阿姨介绍,她和顾阿姨都是在这条巷子里出生的,自小便作为邻居一同玩耍;后来,二人又分别供职于同在大西路的衣帽厂和雕刻厂;各自成家后,两家又先后搬进寿康里4号,成为同一屋檐下更亲近的邻居。

顾阿姨告诉记者,这座民居原是开在大西路上的南洋鞋帽商店的作坊,后作为公房用以居住,两家人在上世纪90年代搬进来后,撤掉了旧时门前的木制屏风,对半分住又共享客厅和天井,忙时互不打扰,闲时堂屋闲聊。

忆起儿时巷子内的热闹景象,除了家家户户子女众多、孩童嬉耍,陈阿姨和顾阿姨都对巷子里的那口老井印象深刻:小时候到了这个时节,就会把西瓜放入井中,孩子们最期待“冰镇西瓜”出井后的那口清甜凉爽!陈阿姨说,对比从前,如今巷子里的住户少了大半,井边打水用水的人也少了,“水活则清,巷子冷了下来,井也没从前清了。”

老井周边日益冷清,老屋里的日子仍旧和睦幸福。中西合璧的标志建筑,仍气派地立在巷口;家家户户的和美日子,则在门内檐下缓缓酝酿。在这条风格独特的巷子里,既能欣赏建筑设计的奇思妙想,又能领悟生活里的温情与智慧。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