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不准,招聘能有准头?

2024-06-19 14:00:15 - 北京晚报

辛音

据工人日报报道,除笔试、面试外,很多企业在招聘中设置了性格测试,有的人三轮面试都过了,却折在性格测试上。对此,大批网友吐槽此类测试的专业度。

公司将性格测试搬上招聘环节,不无道理。一来,任何一个岗位都希望招到性格适配度较高的人才,都害怕碰到有点事就“炸毛”、不配合团队协作、把情绪带进工作的员工;二来,受经验局限、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面试官的主观判断难免有失误的时候。相比之下,一套设计科学的测试题显得更加客观,还能提高工作的量化水准。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会在既定的应聘流程之外,特意安排性格测试的轮次,以显示招聘的正规性和严谨度,也是有力的证据。

性格测试是否成功,当然要建立在“准”的基础上。据报道,随着线上线下各种面试攻略、测试工具的普及,许多应聘者都是有备而来,在测试前先做心理建设,抛开自我真实情况,从岗位职责的角度答题,自然能答到面试官的心坎上。尽管量表里宣称藏有测谎题,但题是死的,人是活的,想找到对付性格测试的窍门,不是难事。一名人事主管直言,曾帮应聘朋友做过线上性格测试,琢磨哪个选项更符合应聘岗位的用人特质。结果,这个朋友拿到了高分。

一个再明白不过的道理是,当性格测试测出的结果不准了,性格测试就不再适合做招聘的准入门槛了。在激烈紧张的笔试面试环节,好不容易筛出了专业过硬的人才,却被并不准确的性格测试挡在公司大门之外。留住的,可能是虚假答题的所谓性格适配型人才;刷掉的,可能是一些当时心境暂不符合岗位预期的诚实员工。这对公司是一大损失,对员工更有失公允,企业和求职者双输,实在得不偿失。

用人单位若想招到真正的人才,不妨想想“不拘一格降人才”蕴含的哲理。企业招聘,应该慧眼识得千里马,而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招聘门槛上设置壁垒。应聘者若想大展宏图,也不要为了应聘而去钻研性格测试题。毕竟,真正有品质、有思想的单位,是不会囿于“性格测试”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