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核酸时发现自己竟被注册成了外卖小哥,我的信息被盗用了吗?

2022-07-19 08:09:00 - 媒体滚动

测核酸时发现自己竟被注册成了外卖小哥,我的信息被盗用了吗?

从未当过外卖骑手,却被注册了电子通行证,核酸检测时成了“特殊保障人员”?程飞最近遇到了这样的蹊跷事。不仅因此被当成了方舱出舱人员,还在做核酸时遭遇种种不便。最近一些市民也碰到类似的遭遇,更让他们担心的是,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存在被盗用、滥用的情况。

测核酸被问“是不是进过方舱”

“你是不是进过方舱?”在街头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点,检测人员一句话,把程飞问懵了。

原来,检测人员在扫描程飞的核酸码后发现无法登记,扫码手机上显示,程飞属于“特殊保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应进行“单人单管”检测。检测人员告诉他,进过方舱的、保供单位的、医护人员,都属于这个范畴。

自己既没感染过,也没“密接”过,更不是医护人员,为什么会变成“特殊保障人员”?程飞有些不知所措。

程飞“随申办”中显示的通行证

自己什么时候成了外卖小哥?我的个人信息真的泄漏了吗?会受到什么影响?怎么改回来?核酸顺利做完了,但一连串问题还困扰着程飞。

在微博上搜了搜,他发现遭遇类似问题的人并不只有自己一个。有人同样既非方舱出舱人员也非快递外卖人员,却成了“特殊保障人员”,有人因此无法参加小区组织的核酸检测,只能去医院或是街头的采样点进行检测,也有人不以为意,表示扫描“随申码”也可以做核酸检测,做单人单管也没什么大不了。

测核酸时发现自己竟被注册成了外卖小哥,我的信息被盗用了吗?

测核酸时发现自己竟被注册成了外卖小哥,我的信息被盗用了吗?

微博上也有市民反映类似情况

未曾申请却领到了通行证

“随申办”中的通行证上显示,程飞所属的企业为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他查询后发现,这家公司正是外卖平台“饿了么”的运营方。

程飞回忆起,自己今年3月时曾下载了“饿了么”旗下的配送服务app“蜂鸟众包”并注册,试图申请成为外卖小哥。“当时就是好奇,想着万一小区封控了是不是可以注册成外卖小哥出门。”不过,当他注册后发现还需继续上传身份证照片、上传健康证、报备交通工具并填写其他个人信息,就没有再继续申请。

测核酸时发现自己竟被注册成了外卖小哥,我的信息被盗用了吗?

随后的3个多月里,程飞在参加核酸检测时并未遭遇任何问题,也没有发现自己被注册了通行证,甚至连app也卸载了。直到7月10日晚他在街头的核酸采样点参加检测时突然发现了异常,才注意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被发放了一张电子通行证。

重新下载“蜂鸟众包”app后,程飞在系统消息中发现,7月10日,平台向他发送了一条核酸检测即将失效的通知,提醒他再次申报,避免影响接单。“从这一天起,我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系统提示,看来我这个通行证就是这两天刚被注册的。”

平台是否未经许可滥用个人信息?

尽管自己确实注册过“蜂鸟众包”app账号,但成为骑手所需要上传的包括身份证在内的信息他都未上传,更没有提交申请或给企业授权,怎么还会符合领取通行证的条件?7月13日,程飞联系客服,试图问个说法。

客服人员表示,出现该情况可能是由于程飞注册过多个跑单平台,导致分发不准确。在得知程飞没有注册过其他平台后,该客服又称不知道具体原因,同时还表示,如果程飞需要注销通行证,需要向他们提供身份证号。“如果没有我的身份证号,你们是怎么给我申请通行证的?”程飞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客服则依旧“一问三不知”,只是一遍遍说着抱歉。

最终,为了尽快注销通行证,程飞还是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号,客服表示,注销通行证可能还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从那之后,程飞每天都会查看自己的通行证,“如果还没注销,就还是不能用核酸码去参加检测。”同时,他也拨打了12345热线反映情况,接线员表示会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联络他并进行处理。

究竟是否存在信息泄漏或企业擅自使用用户信息注册通行证的情况?记者通过电话咨询“蜂鸟众包”客服人员,对方表示,并不存在相关情况,至于为何程飞会有归属于本公司的通行证,自己也不清楚。这名客服人员还表示,这一现象是个例,没有接到其他用户的类似投诉。对于这一解释,程飞并不认可,在他看来,是平台在不经审核、未获许可的情况下就为用户做了申报。

记者又咨询了“随申办”的运营方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该中心应用开发部负责人介绍,“随申办”中的通行证是今年4月本市为加强电商平台、快递等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而上线的。市大数据中心根据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人员名单,集成相关数据后,依托“随申办”移动端生成通行证,该证由相关企业向经信、商务、邮政等行业主管部门集中申领,个人无需申领。“这个情况应该是外卖电商把信息报给商务委后,给到我们这里制证的。”

7月18日,在向客服申诉5天后,程飞终于发现自己的通行证被注销了。可截至发稿,他仍没有等来企业和主管部门的解释。他在微博上留言询问其他有类似遭遇的人,也被告知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用户提交到平台的信息应该是有专门用途的,即使企业要上报,也需要经由个人同意。”上海里格律师事务所律师莘欣认为,如果该情况并非技术故障所致,而是企业的故意行为,甚至从中牟利,就是擅自使用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可能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用户,我们在使用各类app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坚持‘非必要不使用’,上传个人信息也要谨慎。同时,政府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强对行业和企业的监管,避免此类问题发生。”

(程飞为化名。)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吴頔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