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现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粮自给、略有盈余”

2023-07-19 23:39:33 - 紫牛新闻

江苏实现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粮自给、略有盈余”

会议现场

7月19日,“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发布会——推进农业现代化专场在南京举行。以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实现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粮自给、略有盈余”。全省超过40万户农房得到改善,130多万农民群众住上了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的现代宜居农房。“盱眙龙虾”入选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353.12亿元。江苏在农业现代化这张答卷上,写下了扎扎实实的态度,硕果累累的成绩。

实现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粮自给、略有盈余”

“坚决扛起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

“粮食连年增产丰收。以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实现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粮自给、略有盈余”,粮食总产连续9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今年夏粮又获丰收。蔬菜生产稳居全国前列。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一直稳定在2000万亩和5600万吨左右,居全国第五位和第三位。生猪基础产能持续巩固。加强生猪产能逆周期调控,猪肉自给率达70%。渔业生产水平全国领先。淡水渔业产值连续31年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翔在新闻发布会上报出了这一串串数字,彰显了江苏在农业现代化征程上的勇于担当。

数字的背后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有力支撑。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1.8%,超过全国平均近10个百分点,拥有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南京国家农高区两个“国家级”平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超过全国平均10个百分点,设施农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总体机械化率达到62%,超过全国平均20个百分点。10亿元以上县域特色产业199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个。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746家,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全省绿色食品5383个、有机农产品26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37个,总量规模全国第一。

在一连串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农民是否得到了实惠?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获悉,2022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86元,十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率8.63%。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今年以来,农民收入增幅继续保持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孙翔介绍,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行动方案》(下文简称《行动方案》),进一步把“路线图”细化为“施工图”“责任表”。明确到2025、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目标任务。《行动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到2025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更加稳定安全,乡村产业发展更加高质高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加充分广泛,农业物质装备支撑更加凸显优势,农村改革创新更加充满活力,农民增收渠道更加稳定多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更加有力有效。到203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展望2035年,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基本同步,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基本健全,农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更高、走在前列。

实施龙虾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小龙虾已成为品牌价值达353.12亿元的大产业

推动江苏种业发展水平处在全国前列。夏季正是小龙虾的销售旺季,小龙虾种苗相当于龙虾的“芯片”,强化种苗选育攻坚,正是盱眙应对小龙虾产业激烈竞争的重要抓手之一。“盱眙红1号”是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选育的龙虾新品系。“与老品种相比,新品种在肉质和生长速度方面都有提升,数据显示平均收获体重提高18.62%,亩产提升18.8%。与此同时,“盱眙红2号”也加紧做着不同产地龙虾养殖对比实验,与“盱眙红1号”相比,“盱眙红2号”将会在抗菌性抗病力上有所提升,预计亩产量也将进一步增加。

龙虾种苗的繁育有力地推动了龙虾产业的升级,成为盱眙带动富民强县的突破口。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华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淮安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700亿元,其中小龙虾产量15万吨,占全省一半以上。盱眙龙虾”入选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353.12亿元,连续多年排名全国水产类前列。淮安将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作为工作的主攻重点,聚力打造优质稻米、小龙虾、规模畜禽、螃蟹、绿色蔬菜五大特色产业集群。选择具备一定基础和潜力的小龙虾和稻米两大产业率先破题,建设6个千亩连片稻虾核心基地和10万亩高标准示范推广区,小龙虾产业成功获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养殖面积130万亩,占江苏省半壁江山。

前不久,在第二十三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盱眙龙虾开捕仪式上,盱眙龙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正式发布。这一体系在总结盱眙“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新模式经验的基础上,以强化盱眙龙虾全程质量控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导向,覆盖养殖、加工、生产、流通、餐饮、旅游产业全链条,涉及各类标准共计317项,为“十四五”期间盱眙龙虾产业二次创业发展建设提供标准化路径和指引。

清洗、浸泡、油炸、冷却……在盱眙小龙虾超级加工厂,4条生产线每天加工活虾4万斤,工厂用传统的糟醉工艺将小龙虾打造成开盖即食的休闲零食,深受消费者喜爱。“温度不超过12摄氏度,小龙虾在空气中裸露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从活虾挑选、生产加工、成品检测到冷链发运,每一道环节都按标准层层把关,才能确保品质持续稳定。

实施龙虾产业强链补链行动。积极开展重大项目招商活动,吸引全国小龙虾加工头部企业入盱兴业。实施加工集聚区建设,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推进,为龙虾加工专区(龙虾、调料、预制菜)和头部食品企业落户提供平台。实施小龙虾加工产业集群培育行动,以叮咚买菜等大型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深的小龙虾加工产业集群。积极引导与小龙虾加工、调料生产、冷链物流、科技研发、服务贸易等配套产业向产业园聚集。重点培育壮大小龙虾规模加工企业,狠抓外引内联,2023年计划与头部企业合作,打造2个万吨级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壮大年产5000吨本土小龙虾精深加工企业5家。全县小龙虾加工能力突破4万吨。计划每年培养龙虾一二三产创新人才30人、创业人才600人以上,为全市小龙虾产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以现代宜居农房建设为切口,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在江苏大地,许多乡村抓住农房改善的机遇,将农房改善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有机结合,发生了“蝶变”。

以“不大拆大建、不破坏村庄原有风貌”为原则,保护与修复水圩自然风貌,加强村庄风貌的新老融合提升,打造“人在景中、景在画中”的优美环境。新建农房与老庄台有机融合,大树、古井、老桥散发着历史气息,水塘、炊烟、村落勾起儿时回忆,圩内遗存的两口百年古井和60余种苏北乡土树种见证岁月变迁,随处可见乡愁印记,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传统村落。”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路宏伟向记者介绍,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刘圩村,2022年,村集体收入128.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89万元,较2019年的80.5万元和1.56万元分别增长了59.13%和21.15%。

省委、省政府顺应农民群众热切期盼,持续部署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全省超过40万户农房得到改善,130多万农民群众住上了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的现代宜居农房,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实现动态“清零”。累计建成665个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实现76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其中24个县(市、区)数量超过10个。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省政府令《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先后公布命名六批502个省级传统村落和376组传统建筑组群,实现76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2026年底前基本完成1980年及以前建的且农户有意愿的农房改造改善。

到2025年建成1000个特色田园乡村,力争到2025年培育15个左右集田园风光、山水美景、现代农业、乡愁记忆为一体,可深度体验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集成展现乡村振兴现实模样。到2025年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数量超过1000个。引导各地加大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的活化利用,鼓励在传统村落内合理开展旅游、休闲度假、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技艺加工制作等生产经营活动,深入挖掘乡村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赓续文脉、活化传承,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新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季宇轩

实习生张婧玉王琪

校对盛媛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