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家雷有一则小故事很

2024-07-19 05:15:13 - 齐鲁晚报

□ 丰家雷有一则小故事很

□ 丰家雷

有一则小故事很是耐人寻味。丹麦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芬森晚年想培养一个接班人,在众多候选人中,芬森选中了一名叫哈里的年轻医生。但芬森担心这位年轻人不能在十分枯燥的医学研究中坚守。有人向芬森提出了一个建议:让别人假意高薪聘请哈里,看他会不会动心。

然而,芬森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哈里出身于贫民窟,怎么会不对金钱有所渴望。如果我们一定要设置难题考验他,一方面要给他一个轻松的高薪工作,另一方面希望他选择拒绝,这就要求他必须是一个圣人。”

最终,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若干年后,哈里成为丹麦著名医学家,当他听说了老师芬森当年拒绝考验自己人性的事后,老泪纵横地说:“假如当年恩师用巨大的利益做诱饵来评估我的人格,我肯定会掉进那个陷阱。因为当时我母亲患病在床需要医治,而我的弟妹们也等着我供他们上学。如果那样,我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

每当读到这个故事,总是感慨万千。大科学家芬森是洞悉人性的。人不是神,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正如作家东野圭吾所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在人性面前,人们总是渺小的存在。”

社会是复杂的,人性更是复杂而多面的。对于人而言,既有社会属性,又有个体属性;既有“天使”本性,又有“魔鬼”基因;既有“善良”的美德,又受“罪恶”的趋从。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综合体,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以偏概全。“人是善恶同体的兽”,这句话也是不无道理的。

考验人性,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欲望是人的天性。善恶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欲望的控制。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人类道德追求的崇高境界。现实中,绝大多数人是难以做到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若没有法律,人就是最坏的动物;若权力不受约束,官员就是最坏的群体。”在社会管理科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教育引导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弘扬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以理性驾驭欲望,摒弃见利忘义的私欲行为。另一方面,要根据人性的客观实际,逐步建立完善公正公开透明科学的制度体系。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多种措施来达到惩治假恶丑、弘扬真善美的目的。

新闻中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年轻夫妻感情很好,生活也很幸福,但妻子仍不放心丈夫的忠诚度。于是她设计了一场“戏”,让自己的闺蜜出马,考验丈夫是否花心。一天晚上,妻子“出差”在外,闺蜜“偶遇”丈夫,可是他们俩不幸双双中招,睡在了一起。

结果是丈夫成了前夫,人家成了夫妻。平静而美好的生活碎了一地。

无谓的考验人性是愚蠢的。用自以为是的手段去考验别人,其实就是与人性为敌,就是在人生路上自己挖“坑”自己跳。变相的就是没有困难创造困难,没有矛盾制造矛盾,没有敌人把朋友变成敌人。

人非圣贤,皆有弱点。善恶同体的人性是用来度过美好人生的,不是用来做无谓考验的。

古今中外皆同,绝无“特色”之别。你看,《西游记》里的唐僧,经过了若干次层层考验,美色、财富、地位......众多诱惑都没有动摇这位高僧西天取经的决心,但这毕竟是极其个别的,况且这些故事本身都来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世界。“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对于这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非常明智的。贞观初年,有人上奏请求清除朝中奸臣。太宗皇帝说:“我身边的都是忠臣,你说怎么样才能区分忠奸呢?”上奏者说:“请陛下假装发怒去试验群臣,如果能够不畏陛下盛怒,仍敢直言进谏的就是正直的人。而顺从陛下的喜怒,曲意迎合的人就是奸臣。”太宗说:“君臣之间应当光明正大,我做帝王是想以信义立于天下,不能用欺诈的方式考验臣下。”

要求别人是圣人,自己一定能做的到吗?提建议的这个人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好人,这不是典型的钓鱼执法吗?“政府若器,民众若水”。有什么样的君王,就有什么样的朝廷,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民众。民风不正,世风日下,一定是君王那里出了问题。一旦皇帝用欺诈的手段考验大臣,那么大臣们必定整日惶恐不安,很快就会形成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风气,到了那种极度透支信任的状态,再想回归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社会风气就不可能了。

人性是脆弱的。刻意利用人性中固有的弱点来考验人性,本来就是不符合逻辑的,收到的必然是大失所望。

与其纠结“人性能否经得起考验”,倒不如实事求是地认清人性,努力发掘人性中“善”的因子,极力避免产生“恶”的条件,创造出弃恶扬善的环境,建立起向上向善向美的体制机制。

如此,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文明的阳光才会更多地洒向人间,世界才将充满人性的光辉。

(作者丰家雷,现任济宁学院党委副书记,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讲授人,中共济宁市委党校特聘教授,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特聘教授。文章作于2024年5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