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张为忠: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2024-07-19 10:23:24 - 市场资讯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强大”,明确了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核心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上海肩负为金融强国建设试制度、探新路、补短板的重任。特别是在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方面,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持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助力建设金融强国。

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

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当前,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并在积极推进深层次改革。在沪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传承开放基因、抓住全球化机遇,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上海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金融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用好先行先试制度红利,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

当前,上海正围绕制度型开放深化金融改革,上海金融行业、金融机构迎来较多先行先试机遇。要推动金融资源与创新政策的快速对接,加快试点各类便利化举措,打造一批创新性、引领性成果,助力上海更好对接高标准国际金融市场规则。

二是积极参与功能性平台载体建设,提升金融基础设施国际化水平。

目前,上海集聚股票、保险、外汇、期货、信托等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汇集金融产品登记、托管、结算、清算等众多金融基础设施,成为全球金融市场最完备的城市之一。要进一步参与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助力完善在债券、股票、期货等领域的发行、交易机制,为国际投资者投资人民币资产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易渠道,更好满足境外主体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需求。

三是推动“五个中心”联动发展,引领功能升级。

加快打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实现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发展;通过在岸、离岸金融协调发展以及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等模式,实现金融中心与贸易中心协同融合;通过服务高端航运业,实现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相互赋能;通过更合理的金融资源配置,助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金融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功能升级。

四是创新金融监管模式,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

作为金融改革试验田,上海应围绕服务国家大局、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提高开放条件下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的能力。在沪金融机构应与金融监管部门做好配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金融监管新模式。

比如,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共同探索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模式,在可控环境下测试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应用,通过实操测试和优化来有效识别、评估、控制新兴技术发展应用的潜在风险,确保金融系统安全与稳定。

打造强大的金融机构

夯实金融中心微观基础

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离不开强大的金融机构作为支撑。新形势下,要对标“运营效率高、抗风险能力强、门类齐全、具有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四个要求,筑牢国际金融中心的微观基础。

第一,提升运营效率是基础

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具有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能力。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持续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把党的领导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以自身的高效运营助力金融市场提升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加强资源结构优化布局,加快转型突破和体系调优,通过深化改革提升运营效率;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构建数字基建、数字产品、数字运营、数字风控、数字生态新格局,使数智化成为提高运营效率的强大动能。

第二,提高抗风险能力是关键

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和永恒主题。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打造风险管理新模式新工具,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的风险管控,扎实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时,进一步提高风险防控智能化水平,增强风险预警的精准度和风险化解的有效性。

第三,丰富金融产品与服务是手段

强大的金融机构必须具备丰富的金融产品、完善的服务体系,以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新形势下,特别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浦发银行站在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好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高度,重点布局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等“五大赛道”,对各业务领域的系统、产品、服务模式进行全面重构,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第四,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目标

国际金融中心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在沪金融机构应抓住深化改革开放机遇,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开放合作、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等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时,以满足客户跨境业务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布局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等业务,打造综合化、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境内企业“走出去”、境外企业“引进来”提供全领域金融服务。

建设金融人才高地

激发金融中心建设活力

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经验来看,金融人才的集聚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能级。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的竞争。

一要加大资源投入力度

联动政府部门、知名高校、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部门,加大对金融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强金融人才联合培训、培养力度,形成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服务共融的人才发展生态,提高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

借助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专业优势,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立足全球、拓宽视野,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对接,搭建国际化的金融人才引进平台,招引全球优秀金融人才。

优化引进人才学科专业背景布局,重点加强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类等专业背景的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强化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高素质金融人力资本的持续供给,夯实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综合性人才保障体系。

二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通过举办国际金融论坛、参与国际金融合作项目等方式加强金融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上海金融从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发展平台;通过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金融理念和技术,吸引国际高端金融人才在上海集聚;通过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优化工作环境等方式,精准对接生活安居等需求,吸引并留住国内外优秀的金融人才。

三要强化金融文化建设

金融文化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统筹处理好传统金融文化与现代金融文化、西方金融文化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关系,引领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

在沪金融机构应以“红色”文化为初心,为实体经济服务;以“蓝色”文化聚民生,为长尾市场服务;以“绿色”文化打底色,助力绿色低碳和环保服务;以“亮色”文化做科技,打造科创中心金名片,进一步形成具有上海特点的“四色”金融文化。

作者系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来源:遇见浦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