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与市场要有合理边界 能交给市场的尽量交给市场 政府作用要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

2024-07-19 21:46:08 - 市场资讯

6月22日,世界金融论坛2024青岛峰会暨2024中国与世界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评估学术研讨会在青岛香格里拉酒店举行。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世界金融论坛和金砖智库高级研究员宗良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宗良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呈稳中向好态势,但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面临预期偏弱、士气偏低问题。面临相对艰困的国际环境,当然也面临较大机遇。从全球视角看,RCEP和金砖+机制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多国表达加入的意向,这是很好的趋势和机遇。

宗良谈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如何能在稳定预期,尤其是强化整体长期预期的情况下,实现从预期偏弱向偏强态势的重大转变,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是目前需要解决的课题。我国要采取坚决有力措施,保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在当前预期偏弱的情况下,我们的经济目标是5%左右,但实现目标的时候应该直接就是5%以上。

宗良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政府发挥较好作用,当然中间有一个合理边界。要注意能交给市场的尽量交给市场,政府作用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关键是打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宗良表示,做好扩大消费的工作,首先要实现收入增长,并且要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取得较高收入,要增强大家提高收入的预期,尽量避免大范围收入下降的预期。

以下为宗良在世界金融论坛2024青岛峰会暨2024中国与世界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评估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实录:

宗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与市场要有合理边界  能交给市场的尽量交给市场  政府作用要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和观点

文|宗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非常荣幸参加本次论坛。我们知道,现在是2024年年中过半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全球形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关键世界节点上,我就重点从两个方面跟大家交流相关看法,第一部分是怎么看,第二部分是怎么办。

第一部分:关于怎么看?主要是关于中国经济金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这里给出几个观点:

一是关于中国经济呈稳中向好态势,但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一季度经济增速是5.3%,1—5月份投资增速4.0%,消费增速4.1%,出口增长6.1%。这里需要关注的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7%,效果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整体来讲,我们面临明显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比较麻烦的是,在国际上,这个需求不足问题转换成了供给过剩问题,变成了多方关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一般来讲,作为“世界工厂”,从中国视角或从中国范围来看,有一定的不平衡应该是正常现象。

二是预期偏弱、士气偏低问题。从市场层面的感受里面,经济仍呈相对偏冷状态。在市场预期偏弱的情况下,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士气偏低情况,躺平、内卷是谈话交流的常用术语。

三是面临相对艰困的国际环境,当然也面临较大机遇。我们看到,目前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类似于我们在电影中比较熟悉的情景,一个人带着一帮人,举着三个大棒:制裁、关税,还有武器,让本应和谐的世界面临十分艰难的局面。假如从全球供求的视角看,这三个方面才是真的过剩了。军工产品过剩,把战争带向世界的多个区域,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就是典型表现;关税和制裁大棒则把全世界正常的秩序给打乱了。4月份低--5月份初的时候,我与陈文玲总经济师等一起出访欧洲,深深感受有的方面很难交流,比如俄乌冲突。但在巴以冲突方面有较大差异,美国跟以色列捆得比较紧,但是别的国家又比较重视多边主义,有达成共识的较大空间。从全球视角看,RCEP和金砖+机制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多国表达加入的意向,这是很好的趋势和机遇。

第二部分,关于怎么办?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如何能在稳定预期,尤其是强化整体长期预期的情况下,实现从预期偏弱向偏强态势的重大转变,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是目前需要解决的课题。我想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是采取坚决有力措施,保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前一段时期,我们在一个论坛里,与美国大学的专家一块儿交流。美国专家说的几句话是很重要的,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经济表现是非常不错的。中国经济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能够实现工业化或者强国目标的最后一个大型经济体,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口红利难以支撑工业化了。在当前预期偏弱的情况下,我们的经济目标是5%左右,但实现目标的时候就不要是左右了,直接就是5%以上。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等要重视保持一致性,避免这个政策这么赶,另外的政策往后拉,特别是避免形成:一个人往前赶,旁边三个人看,还五个人拉的局面。

二是坚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西方国家要么是市场,要么是政府,他们都是二选一,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政府是一只有形的手。中国不是,中国是“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政府发挥较好作用,当然中间有一个合理边界,要注意能交给市场的尽量交给市场,政府作用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关键是打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典型的包括个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我觉得在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标准呢?可以用简单的标准进行衡量:第一,留学生,不要让家长做工作,留学生愿意回到国内,有这个吸引力,这个标准就达到了。第二,企业家让出去以后一定舍不得走,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不会也不愿资金转移国外。浙江做得比较好,称之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第三,让外资企业愿意进来,不来遗憾,舍不得走,坚决要留下来。

三是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间作为世界工厂,必须与高水平开放相结合。近日IMF在上海成立区域中心,这是高水平开放的很好的实例。2023年我在德国法兰克福参加“2023中欧企业家峰会”,讲到江苏太仓的例子,那里有500多家德资企业,有德国风情街,还有一个称号“德资企业的故乡”,我与德国专家和企业交流的时候,德国人感受非常深刻。

四是持续扩大消费。我们知道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从更广的意义上说,还是财富(房产、股市主导)效应以及社会保障的函数。扩大消费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就是首先收入应该增长,并且要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取得较高收入,要增强大家提高收入的预期,尽量避免大范围收入下降的预期。房产、股市两大市场十分重要,关系千家万户。社会保障做好了,有钱才敢花。我们要在这方面集中多方面的正能量,开发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是重视打破一些惯性思维。我们的语境里有一个习惯,或者有一种“正确”,说什么事,一说都是加强、平稳,往往意味着是好事,但在不同场合所说这个话效果不理想,比如说股市,又平又稳的股市很可能是大家不愿看到的股市。就管理来说,我们习惯于强调“管好”,实际上不是一管起来就是好的,管与不管,把握好合理“度”,在管理中可考虑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进行管理,“谁”制定的规则,最好让“谁”或其密切相关人员先去试一试,否则最后制定规则是管别人的,这样规则会越制定越严,很难操作、效果也不会理想。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无为而治”,效果可能更好。

六是发挥好五大金融的作用,支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科技金融可以解决发展新质生产力、自主创新、以及破解卡脖子问题;绿色金融助力实现3060目标;普惠金融有利于稳经济、稳增长、稳就业;养老金融可以解决社会保障问题,或者说解决我们每一个人将来担心的事;数字金融则有利于实现转型升级。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