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养老是个伪概念

2024-07-19 00:01:18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秦朔朋友圈

返乡养老是个伪概念

2023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97亿,占总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为2.16亿,占总人口15.4%。

无论是以60岁还是65岁为老年人口的界定,中国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2057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亿人,占比接近35%,进入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方阵。

这当中,农村的老龄化更严重。

改革开放,加入WTO,中国成了世界工厂,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2022年,农民工数量达到2.96亿,城镇化水平在2023年达到66.2%。

这当中,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这种迁移模式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其中有些人会在城市定居,这进而临时性与永久性地改变了城乡的人口结构,加速了农村的老龄化进程。

不光是年轻人出来,还有老年农民工的返乡养老。这也加剧了农村老龄化。在农民工返乡养老这个问题上,有太多太多的、长久流传的、似是而非的观念。

这个所谓返乡养老,根本是一个伪概念。

返乡养老是指回农村才有养老金吗?显然不是,养老金在哪里都一样,有养老金的人,就一定有,哪怕他在北美安度晚年;没有的人,就没有,哪怕他还挑着菜被城管驱赶。

是指回农村可以和子女在一起吗?不是,因为子女进城了!子女即便不能在大城市安居,也一定是在县里买房,再不济,也在镇里。买房子都很贵,未必能多出一间老人住。

是指农村医疗更好吗?也不是。城里的医疗肯定更好。

是指回农村可以有工作能养活自己吗?不是,那一两亩地一年到头也就几千块!一个月也就几百块。

的确,菜可以自己种,鸡鸭可以自己养,且不说现在农管也要管,种菜、养鸡鸭都是体力劳动,要能干得动。

农村生活费当然低一些,但生活条件也不好,所谓的养老,是指低工资、低生活水平地继续工作,至死方休。

回农村养老,实质就是,第一代农民工,从公众舆论中消逝。

考虑到中国总人口中,有大量农村、低收入群体、低社会阶层老人的话,他们实际上充当了当下老龄化问题的缓冲垫。

近年来,农村老人自杀现象,不时见诸媒体与社交媒体。武汉大学刘燕舞老师在湖北、山东、山西、河南等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调研之后,发现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一些村民小组近10年来老年人自杀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30%以上。

可以说,当下的中国农村老人,更多地承担了老龄化的代价。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这使得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城市老龄化,提前呈现出了更高程度老龄化,这都是农村将要面临的状况。

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的平均寿命高达7岁的差别,是触目惊心的,很大程度就是新农保、新农合与城镇人员的养老金、医保的区别。

韩国目前的老龄化率在13%,与中国现在的老年化率差不多,但中国老人上班的情况低于韩国,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国农村老人更大地承担了老龄化的代价。

所以,第一代农民工返乡,是一个不太成立的概念,他们的归宿,应该在城市。

有人说城市生活成本高,公共服务紧张,资源不够。其实,他们用不了太多资源。生活成本主要是居住,不说廉租房,只要放开城市郊区,乃至远郊的土地,他们的生活成本就能降下来。

返乡养老是个伪概念

实际上,他们在城市可以继续工作。种一年地收入3000块,在城市,看大门、收垃圾、当服务员、收停车费、当保洁,一个月就能挣3000块。在市场中,他们就能养活自己。所以,实际上,他们在城市才更容易生存,也生活得更好。

一个65岁的老人,在城市,是生产者,也是一个更高水平的消费者。他们回到农村,缺乏了大城市环境,就成了消耗者。现在让他们返乡,就是把一个生产者强制转为消耗者,并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这是多方的共同损失。只要他们在城市,他们就能更多地生产,更多地消费,更好地养老。

如果说这些老人属于轻度老人,因为有生活能力、工作能力,还能自力更生改善自身状况的话,那么对于更高龄的农村失能老人来说,则面临更残酷的现实。

高龄失能老人,其实,护理要求很高,比如,需定时翻身、喂药、测血糖、喂流食等等。养老院通过集约化的方式,可以降低这个成本。当老人返家后,子女在家护理,虽然是亲情所系,但其技能、知识不足,未必能照料好,更何况,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时间长了难免懈怠。

其实居家养老,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护理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会彻底将一个壮年家属绑定。一个护工可以照顾几个老人,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劳动力。

送养老院是一个办法,但农村老人越来越负担不起了。

在南方某GDP百强城市运营近十家农村养老机构的一位从业者表示:“往年,老人因去世或经济等原因退院的比例约为15%。而今年上半年,许多老人家属都主动找上门来说因外出就业机会减少、多数时间在家,所以把老人接回去护理。这也导致机构整体退院率提高到25%。”

其实,这一现象在城市中也在发生,一家养老机构就表示,这两年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非本地户籍老人数量越来越少,去向大多为两类——去离城中心更远、收费更便宜的养老机构或再次跟随子女回原户籍地的养老机构。这也是因为大城市没有了工作机会,子女收入降低,返回老家,老人也只有跟随返家。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还是因为整个经济环境的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3—2024)》显示,农民领取的养老金平均为每月204.7元。而一般来说,即便是普惠型养老机构,每月费用也在2500元以上。所以,农村老人入住养老院,主要靠子女,当经济形势不好,子女无法负担,自然就只有退院。

其实,把老人接回去的还算好的。很多子女拖欠护理费却不接走老人,并且故意失联,把老人扔在养老院。养老院不能把老人扔出去,就只能养着。但实际上,社会与人性都有非常残酷的一面。对于欠费的老人,养老院可以降低伙食标准,不提供护理和医疗。营养不好,得不到足够的医疗,老人的身体也会迅速衰落下去,会很快去世。养老院这样的特定场所,大多数人见惯生死,这些操作,都是可能出现的。

其实,农村老人的养老困境,农村老人退院潮,只是整个中国养老困境的预演。

毋庸讳言,城乡二元的情况还存在着,农村老人在社保、医保上都相对较低,他们的子女的收入也相对较低,所以,农村养老会率先出现状况。

但更长远地看,老年生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人没有去想这个事,或者潜意识中认为,养老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随着今后中国经济更加发展,自己又有五险一金的保障,退休后也有养老金作为支撑,就不需要为养老费用发愁,就不会遇到住不起养老院的情况。

但是,虽然经济会更加发展,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加深,年轻人减少,劳动力价格会进一步上涨,这就意味着养老费用会更贵。

那么,现在的很多人,将来很可能也会遭遇住不起养老院的情况。

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法,但也并非不可缓解。短期的办法,就是把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养老中去。社会产生的总财富是一定的,可以用来修桥铺路,可以用来养老抚小,可以用来科研教育,也可以用在外交国防。通过调整这些项目的比例,给养老更多的补贴,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中期的办法,就是提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收入增加,子女就能负担起父母的养老院费用。

长期的办法,就是提升生育率,尽可能改善中国的人口结构,通过降低抚养比,来降低整个社会的养老压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