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医生讲述 最难忘的 瞬间 体会医者大爱 和家国情怀

2022-08-19 06:33:18 - 媒体滚动

转自:宁波晚报

听医生讲述 最难忘的 瞬间 体会医者大爱 和家国情怀

听医生讲述 最难忘的 瞬间 体会医者大爱 和家国情怀

听医生讲述 最难忘的 瞬间 体会医者大爱 和家国情怀

听医生讲述 最难忘的 瞬间 体会医者大爱 和家国情怀

    宣荣荣 

    “她一直说‘不要放弃’,每每想到我都热泪盈眶”

    从医17年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妇产科中心医生

    “我们常说,产科是24小时的急诊、永远的ICU。” 从医十几年,有一个声音让宣荣荣每每想起都会热泪盈眶。

    几年前,一位孕37周的准妈妈因为大出血被紧急送入该院急诊,每分钟胎心仅60余次,几乎只有正常值下限的一半。随着紧急剖宫产手术的启动,产科、儿科、麻醉科、输血科、手术室等快速集结、分工合作,从决定进行剖宫产到宝宝降生,用时仅仅5分钟。

    但随即大家的心收得更紧了——宝宝发生了失血性休克,出生时心跳几乎为零。麻醉医生插管,儿科医生用药,宣荣荣立刻为宝宝进行心外按压……但10多分钟过去,宝宝的心跳迟迟未出现。就在那时,宣荣荣听到一个轻细又笃定的声音在不断重复:“不要放弃,不要放弃!”那是一旁正为宝宝捏着皮囊的分娩中心护士长陈洁,她在鼓励着自己的同时,也鼓励着整个团队和这个新生命。

    又按压约10分钟后,宝宝终于恢复了心跳!如今多年过去,那个宝宝健康、活泼,还和产科的医护们保持着联系。

    “生命的奇迹常常就在一念之间。从医路上也难免有困惑的时候,但每次想起那个声音、那天整个团队齐心协力的场景,都会让我觉得可以不计前程、不问结果,继续前行。”宣荣荣动情地说,产科需要的不是单打独斗的医生,而是紧密合作的团队,“只有永远记住团队、依靠团队,才能每一次历经生死,迎来美好的结局。”

    周黎明

    “妊娠指标呈阳性那一刻,我们激动得相拥而泣”

    从医29年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医生

    对周黎明来说,这辈子最难忘的从医经历,莫过于我市首例试管婴儿母体检测出妊娠指标阳性的那个瞬间。

    20多年前,周黎明受医院委派,外出进修试管婴儿技术,早出晚归泡在实验室里,细致入微地观察细胞的状态,摸索何时是最佳的受精时机,何时是最佳的促排卵时机,需要多少的药量才能满足需求……

    学成归来后,市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开始运行。那时的条件远不如现在,所有需要的试剂、玻璃器材、培养皿等都需要自己准备、配制。更尴尬的是,当时大家的思想还非常保守,不太能接受试管婴儿这个新生事物。

    38岁的张女士成为为数不多的愿意尝试的患者。

    张女士婚后多年未孕,为了要个孩子,能吃的中药和西药全吃遍了,还尝试了很多偏方,都没怀上。

    决定尝试试管婴儿后,经过漫长的促排卵周期,张女士迎来了她的取卵时刻。从实验室接收卵子,到精液优化,再到授精、后期胚胎观察等,每一步所需的试剂,都要精确到毫克级的称量配制。

    14天时间,周黎明和团队天天守在实验室,守在张女士身边,大家的心理压力都很大。当检测出怀孕指标阳性的那一刻,整个病房都沸腾了,周黎明和团队相拥而泣,也和张女士相拥而泣,那是宁波辅助生殖技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楼红侃

    “我帮老人保住了手腕,也保住了她的祖传手镯”

    从医13年

    宁波市中医院

    骨伤科医生

    70多岁的老奶奶捧着自己手腕处的X光片,不可置信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双手微微颤抖着,眼角处清晰可见激动的泪痕,喃喃自语地说,“谢谢,真的都保住了……”

    一旁的楼红侃也忍不住红了眼圈。那一刻,他读懂了老人骨折后宁可不做手术也不愿弄坏了玉镯的那份倔强,也从老人一遍遍的道谢中,读出了医生的同理心对于患者的意义。

    一个多月前,这位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宁波市中医院骨伤科。老人整个左手臂红肿疼痛,尤其是手腕关节处更是疼痛难忍,手腕上还紧紧箍着一只玉镯。拍片显示,老人桡骨远端骨折,必须尽快固定处理。耽误得越久,肿胀和疼痛会越明显。然而危急时刻,老人却执拗地要求:不能敲断我的手镯!

    老人的女儿说,已经带着母亲去了两家医院,医生都建议先把手镯敲断,然后进行手术。然而老人却无论如何一定要保镯子。原来,老人的手镯是家中祖传的宝贝,传了几代,也是老人过世的母亲留给她的唯一念想。

    面对老人的坚持,医生们想了各种办法,无奈关节肿胀明显,怎么也取不下来。楼红侃非常理解老人的情感,他决定用中医骨伤科特有的正骨手法试一试。令人欣喜的是,十几分钟后,镯子真的被成功取下。紧接着,楼红侃又对骨折处进行小夹板固定,让老人回家静养康复,免除了手术之苦。

    两个星期后,老人手功能恢复正常,到医院拍片复查。当楼红侃告诉她,骨折处已全部愈合时,老人激动地抢过片子看了又看,连连感谢。

    史玲利

    “ICU病房里那个胜利的手势,一直在给我力量”

    从医22年

    宁波市康宁医院

    神经内科医生

    “从医22年中,我见惯了医务人员的辛苦不易,见惯了病人的生老病死,也见惯了医院内的人生百态。当医生的时间长了,好像很少有事情可以触动我的心弦。”史玲利说,可是重症监护病房里病人竭尽全力比划的那个胜利的手势,却一直刻在脑海里,给了她一往无前的力量。

    那是2009年,史玲利当时还在原单位的ICU工作。春末夏初的一个中午,史玲利和同事刚抢救了一个因为被痰堵塞住气管导致窒息的病人。这个50多岁的大叔患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瘫,呼吸无力。一个月来,大叔气管被切开,依靠呼吸机辅助通气。他迟迟不能恢复自主呼吸,如果撤离呼吸机随时会离世。

    当时,刚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大叔萎靡地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一旁的史玲利也几近虚脱。这时,史玲利听到有人在轻唤大叔的名字,原来是他的女儿前来探望。按照规定,家属一周能隔着玻璃窗探望一次。

    “大叔平躺着很难看到女儿。我轻轻地把他的床头抬高,给他垫了一个靠枕。”让史玲利难以置信的是,大叔在和女儿默默对视了一会后,艰难地抬起右手,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在常人看来,这个手势很普通,可是以大叔当时的肌肉力量,这个手势堪称奇迹,他已经用上了全身的力气。

    玻璃窗外,女儿捂着脸哭了;病床旁的史玲利也落泪了。

    史玲利说:这个手势代表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不想让孩子担心,哪怕自己刚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代表了生命的顽强和坚持;也代表了对医生的认可和信任。

    “我经常想起这个温暖的瞬间。当我疲惫或茫然的时候,这个瞬间都会给予我力量!”史玲利感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