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塞上江南”

2024-08-19 04:47:38 - 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凌漪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景韵润 李雪婷

    八月的宁夏,天高云淡,绿意盎然。

    8月8日至13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塞上江南”,走进固原、中卫等地的医院、学校、村庄,真切感受各族人民群众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记录他们携手奋斗,建设美好家乡的动人篇章。

    传承红色基因 在行走中培根铸魂

    “1995年清明节前夕,固原二中的老校长韩宏决定带领固原二中学生徒步54公里山路到任山河祭奠英烈。在他看来,这条路最能模仿红军长征所走过的路程,最能磨炼学生的意志。”8月10日,在宁夏固原二中的教室里,一个29年前的故事在固原二中校长何成江口中娓娓道来:“锻炼体魄、磨砺精神是老校长发起这项行走活动的重要目的。”

    就这样,从1995年开始,固原二中的师生每年都会在清明节前夕从学校出发,一路走山道,前往位于城区西南方向的任山河烈士陵园,为先烈扫墓,缅怀英雄,再徒步返回学校。

    今年4月3日,“行走的思政课”如期举行。2000多名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师生用16个小时的时间,徒步往返54公里,祭奠缅怀安息在陵园内的300多名革命烈士。

    在何成江看来,29年来,这条路越走越宽,内涵越走越丰富。“我们把行走活动课程化,音乐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唱响红歌、编情景剧,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地理老师把人文与地理结合起来教学,生物老师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大家边走边学,这不仅仅是一次简简单单的行走活动,更是一门精彩纷呈的课程。”

    把课堂从教室搬到户外,既是“大思政课”创新,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行走之前,为了增强我们的体能,班主任和体育老师会提前许多天带着我们在课间锻炼身体;音乐老师指导我们学唱革命歌曲。”回想起今年的行走经历,固原二中的王静同学仍显兴奋,她告诉记者,这次的路途比自己想象得更远,她和同班同学手拉着手才一起走回来。

    学生们在走中学,在行中悟,固原二中高二二班班主任张红梅告诉记者,在行走的过程中,回族、汉族的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搀扶、互相理解,“这是一次很好的共同成长的机会。我告诉他们,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才缔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希望他们能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从这场红色教育中汲取力量。”

    “终于到了任山河烈士陵园,身体虽已又冷又累,内心却是炙热的。”“108里,意志是否坚定,在这里体现。”“红色之旅,需要毅力,才会成功。”……29年来,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行走之路,在心中种下家国情怀的种子,在行走中培根铸魂。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为各族群众保驾护航

    8月11日,记者随采访团来到中卫市海原县,探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南医院。

    病房里,躺在病床上的杨有芳看到前来查房的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马廷杰后,立即竖起大拇指,并连连表示感谢。

    就在一周前,杨有芳大脑突然失去意识,左侧身体无法活动,被海原县人民医院确诊为大面积脑梗,这种情况,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会终身瘫痪,甚至有生命危险。

    县级医院医疗水平有限,通过网络救治平台,宁南医院急诊科得知了杨有芳的病情,立刻同意接收转诊。马廷杰告诉记者:“从运送杨有芳的救护车进入医院,到微创介入手术开台、医护将导管放入血栓中,再到成功抽出脑部栓塞,全程用时57分钟。术后第二天,杨有芳苏醒,左侧身体也恢复了自主行动能力。”

    自2011年开办以来,宁南医院已经成为宁夏南部山区各族群众的“健康守门人”。为缓解宁南山区各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中卫市海原县共建宁南医院,组织优质医疗力量下沉入驻。

    宁南医院院长李德银介绍,每年自治区人民医院都从银川市4个院区选派300余人的专家团队和业务骨干扎根宁南医院,至今已有4000余人次为中卫市海原县、固原市、吴忠市以及周边甘肃省部分区域提供医疗服务保障,辐射区域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医疗服务人口300多万人。

    “其中,绝大部分为脱贫摘帽群众,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约占三分之二。宁南医院作为家门口的医院,不仅让山区各族群众只花二级医院的钱就能享受三级医院的服务,也有效降低了患者外转率和死亡率,更让很多‘熬’大病、‘扛’怪病的农村患者重获健康。”李德银表示。

    为了更好地传帮带,宁南医院还面向周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免费培训,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教育管理处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张华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免费培训已经开展了11期,覆盖医疗仪器、护理和院感等方面,共培训300多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来自周边的固原、中卫、吴忠等市,我们希望能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为当地百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抱团”发展 激活乡村旅游“一池春水”

    当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南靠黄河、北依沙漠的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的鸣钟村、鸣沙村、沙坡头村游人如织,一批又一批游客和研学培训团队接踵而至。

    “这3个村都是移民村,特别是鸣沙村安置了2012年由海原县李旺镇、李俊乡、甘城乡搬来的150户704名移民,其中回族人口占85%,是一个典型的回、汉民族共同聚居的村庄。”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镇长刘彦录说,从前,3个村庄集聚性不强、产业发展规模小、实力弱,乡村旅游一直未得到提质发展。

    2022年,紧密相邻的3个村打破空间局限,联合成立沙漠星空生态农业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互补资源优势、抱团发展,按照“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运营模式,调整布局、重塑形象、提升内涵,并以农文旅融合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田园社区”为定位,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打造了集“精品民宿+特色餐饮+趣味采摘+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实现人人共创、村村共富。

    其中,沙坡头村将原有的52家民宿进行提档升级,借助“童家园子”独特的人文气息、乡村文化和田园风情,建成集娱乐、观光、餐饮、住宿、旅游服务为一体的休闲康养区。

    鸣钟村则利用废弃学校、闲置农房及果园、空地等资源,打造星空研学基地、萌宠乐园、美食街、劳动实践基地等,重点发展以“精品民宿+特色餐饮+亲子研学”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鸣沙村依托“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片,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村寨特色文化,重点打造了以剪纸、文创、玫瑰花种植等为主的乡村生活体验区。

    “3个村的协同发展,不仅带火了当地旅游、拉动了经济增长,而且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刘彦录说。

    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以来,3个村累计接待游客1.4万人次,带动当地群众增收240余万元,激活了乡村旅游的“一池春水”。

原标题: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塞上江南”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