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路径:构建紧密型多学科诊疗模式

2024-08-19 20:30: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昀肖实习生莫然北京报道

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路径:构建紧密型多学科诊疗模式

为促进国内肥胖科学防治,中国肥胖大会已连续举办三届,本届大会以“凝心聚力,协同创新”为主题,表达了“肥胖需多学科共同应对”的理念,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模式正是多学科协作的重要体现。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围绕肥胖多学科诊疗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讨论。

在圆桌对话中,张频指出,在标准化体重管理建设中心的整体流程中,多学科诊疗是一个核心内容。然而,目前就大多数医院和治疗中心而言,多学科诊疗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往往仅限于会诊形式。“在未来,要形成一个紧密型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才能支撑起医院建立非常有效的体重管理中心,该模式的实现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实践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袁振芳教授介绍,肥胖较为严重的患者建议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对于BMI稍低的肥胖患者,营养、运动、中医、内分泌领域十分需要,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多学科肥胖门诊中,上述科室都同时存在。

袁振芳也指出,内分泌科在多学科诊疗中适合作为牵头角色,肥胖患者中内分泌相关疾病更多,内分泌科医生也掌握必要技能,能够实现共治性,这也体现在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制定方面。

肥胖诊疗的同质化、个性化与延续性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袁振芳表示,不同类型的肥胖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随着肥胖分类的细化,根据单纯性肥胖和原发肥胖等不同类型,需要内分泌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用药建议。“目前,我们能够将诊疗措施非常细致地落实到每位患者的个体化需求之中,在该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该模式也需要更加标准化,未来可能会向数字化管理发展。”

肥胖的个性化治疗也离不开医患的沟通和共同决策,关于肥胖诊疗的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北京平谷区医院李玉凤教授举例称:“在我们的分级诊疗门诊中,中医科可以通过针灸治疗进行减重,如果患者不愿意进行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营养科进行治疗,也可以进行分泌药物治疗,随着GLP-1抑制剂进入门诊后,我们可用的药物也会越来越多。”

李玉凤认为,随着体重管理纳入国家卫健委的管理之后,教育工作也将不断推动居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医患双方将会更加重视肥胖问题,共同决策模式也将逐渐完善。

谈及不同减重手段的共存与发展,李玉凤指出,部分患者的BMI非常高,必须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或饮食等生活方式手段可能都无法实现。目前也有手术专家在探索术前使用GLP-1抑制剂,也有医院在外科手术期间全部使用GLP-1抑制剂,目前而言,该手段也可能成为一种治疗模式。

“当前,根据相关临床试验数据,也有一些药物效果可以达到接近手术的效果,随着这些药物临床证据越来越多,手术和药物两种手段应该被视为朋友,都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方式。在未来,我相信两种手段可以和谐共存。”李玉凤认为。

在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中,专科护士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圆桌对话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刘京丽护士长介绍,专科护士在肥胖诊疗和体重管理中扮演着多种角色,首先是一名很好的教育者,为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公众提供良好教育;其次,也是一位很好的评估者,可以对患者基本信息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制定计划者,针对患者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此外,专科护士还可以作为一名监督者、协调沟通者、管理者以及突发事件应急的处理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