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奉贤 选择未来丨熊滔:提着行李箱、立在公交站台上的陌生人
转自:上观新闻
历时半年,足迹踏遍奉贤,由区委宣传部主办、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选择奉贤选择未来”百人融媒采访活动终于结下硕果。市作家协会散文组作家、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家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各行各业采访来自五湖四海的近百位新奉贤人。“上海奉贤”公众号推出专栏,讲述他们选择奉贤,扎根奉贤,与奉贤共成长的动人故事。
2006年7月夏日的一个午后,马路上罕见人迹,只有热浪从四面不断翻滚而来。忽然一辆公交车在奉城医院附近的公交站台前晃晃悠悠停了下来,一位年轻秀丽的女孩儿提着沉重的行李箱下了车。立在原地,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继而向四处望了望,陌生的车站、陌生的街道……一切都那样陌生,因为对于这里而言,她就是个陌生人。
女孩儿名叫熊滔,来自湖南长沙,大学的专业是音乐表演,毕业后怀揣着音乐梦想来到上海考研,未曾想阴差阳错来到奉贤,进入奉城第二小学成为了一名音乐教师。
一切安排妥当,九月开学迎来了第一堂音乐课。那天她给四年级的孩子们讲《牧童短笛》。这是首由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于1934年、运用了鲜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结合西洋器乐体裁来刻画中国田园音画的钢琴曲。她喜欢这首作品,在讲台前讲得津津有味,然而孩子们的反应平淡无味,来听课的教导主任课后告诉她,她的教学方法过于理性,像是在教大学生。熊滔一时慌了神不知所措,因为她学的是音乐表演,对于教学的确毫无经验。
接下来的日子,各种复杂的心情纠缠着熊滔,时而无助、时而茫然、时而彷徨,甚至想到了放弃、想到了离开,或许内心的倔强作祟,她坚持了下来,边看边学边教,经历两年,终于走出困境,真正进入小学教师这一角色。她说:“小学的孩子是天然的‘觉悟大师’,他们能对当下所发生的事物投入百分百的关注。作为老师,我只要停下来耐心地等一等他们、听一听他们的问题、跟随他们思考的方向,便能在课堂中与孩子们一起获得我们各自想要的答案,实现我们共同的成长。”现在熊滔每学期带八个班级的学生,每回上课,当学生们的目光齐刷刷望向她时,她显得尤为踏实、自信。
2009年熊滔有了一份美好的感情,她与她的先生在这一年结成连理,然而有一些小小的遗憾,当时她的先生由于工作关系,仍然在北京,2013年又去了广州,当2014她们的宝宝出生,熊滔觉得长期两地分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有了离开学校去广州的想法,可真要走了,却又十分不舍。八年来,她早已习惯了奉城的生活,她喜欢去奉城老街,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一家挨着一家的小店铺,那几条河,那几幢老房子,那几条老弄堂,都带给她内心的安宁。她也离不开她的朋友们,教学之余,她以自己的音乐表演才艺参加了很多区文化馆的义演活动,有时在街镇、有时在市民文化节上、有时在“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中。在她怀孕期间,一同演出的阿姨,见她渐渐发胖的身体已穿不下往日那件演出服,便替她一针一针改了衣服。她更不能离开的是她的学生们:“这些年是学生们让我逐渐成长,才让我变得越来越成熟。”她深情地说。
一晃,又一个八年过去,对于奉贤,熊滔已然不再是当年那个提着行李箱、立在公交站台上的陌生人,她深深地融入了这座城市之中,与奉贤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撰稿:唐吉慧
编辑: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