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头古镇的故事

2024-09-19 01:20:12 - 成都日报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华头古镇的故事

华头古镇的故事

□沈雪梅

儿时每逢春节,表姊妹、表兄弟们和小朋友都必来川溪河“老虎嘴”打卡。因为“惊险”——从上下的岩石中梭过去,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只容一个小孩子慢慢爬过去。

在小镇的川溪河上晨读、捉小鱼,乃至在发电厂后面的青冈树下玩“捉猫猫”游戏、看水车转动,夏天的晚上夜空中星光闪耀,捉萤火虫装在妈妈教的、自己手作的纸质小灯笼里,我开心不已。

稚川溪又名川溪河,发源于峨眉山北部深处的黄湾和大坪,溪水由南向北流过华头场,经歇马于木城石面渡汇入青衣江。2024年我再登上崖口,记忆中曾有3个红色的大字“老虎嘴”,传说这里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大医家、炼丹师葛洪题字修仙处。有一条溪水从古镇边流过,而稚川溪就是葛洪命名的。

看着风景依旧在的悬崖,往昔浮现:

少年时的体育课上胡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来登山,右侧“冰缝岩”,头顶一线天。同学们下去时,大声的喧嚣惊扰了一群群蝙蝠,扇起长长的黑翅膀,尖尖的嘴发出尖利的叫声,乌泱泱的一片,蛮吓人的……当时老师说不走寻常路,带领大家从悬崖边梭下去,胆子大的同学走在前面,在一处一人多高的悬崖处(记忆中当时是蛮高的),下面地坪宽不过两尺,再下面又是高地,反正我是瑟瑟发抖,不敢下去。最后所有同学都下去了,当然老师在下面用手接住大家,只剩我一个人不敢爬下去,应该是僵持了一个多小时,半山腰更不可能返回去,大家都等着,鼓励我。天色亦渐暗,实在没办法,抓住藤蔓,闭着眼睛往下滑去,终于和同学一道又去挑战下一个关口……

记忆中登临高山之上,出来是一片稻田,溪水在田野里欢快地流淌,是桃花源般的仙境,但现在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模样。春季山泉水还不够丰沛,等到夏季的时候应该会恢复原有的瀑布吧。瀑布下面是清澈见底的小溪沟,溪沟里边有小虾、小蟹,下面还有芭蕉叶,记得外公和他的两三个朋友会在这里的石头上放上盖碗茶杯盏,用温水瓶装上开水冲茶,两三碟花生米、古镇特有的五香豆腐干,伴着手工炒制的“高山绿茶”,偶尔会喝一两“华头老白干”。伴着手指有韵律的敲打声,来几声川剧的高腔;外公是江家“七少爷”,家里最小的一个兄弟,是一个川剧爱好者,会敲锣鼓伴奏,他很喜欢周企何唱的川剧折子戏,我记忆中有一出是“崔莺莺夜会张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依然保留着那份对生活的热爱,把日子过得清清悠悠的。下午四五点到了吃晚饭时间,外婆便会让我去“玉凉宫”叫外公回家吃饭。

华头古镇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于我而言,那是一片乐土。

我的外公、外婆、父母、舅舅把我们姊妹照顾得很好,“世间唯有读书高,其他的都是百日之功”。那时古镇是慢生活,我每天除了读书就是闲想和玩耍。

当然我和古镇上的农家同学一起去山上会是另一番乐趣。

当时大部分同学要为父母负担家务以及上山拾柴,以供家里做饭用或者出卖,记忆中是五毛钱或者是一元钱,给“大人”家用吧。古镇隔着稚川溪的另一边的大旗山,神秘而缥缈,经常听大人讲,山上有“老虎、熊瞎子、金丝猴、毒蛇”出没,还伴随着一些传奇故事呢。夏天周末的清早,四五点月亮还挂在半山腰,十一二岁的小哥哥、小姐姐们便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去大旗山拾柴火、采药材,他们常常会带回一些好玩的故事,让我心中很是向往,经过N次的悄悄要求带我一起去山上,终于有一次,他们悄悄地带上我一起去大旗山,但有个条件——路上摔跤了不许哭。当时很开心,我是第一次去高山,路很难走,其实,也没有路,从竹林、树木、藤蔓间穿过,前面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会用一把砍刀,开出一条路来,不时可以看见小松鼠在树枝上跳跃,可爱极了。清晨的水雾还未散去,似白纱般围绕在翠色的竹林间。这个时候天色还未大亮,林中的栀子花已开放,散发着浓郁的香味,漫山遍野无尽的花花,美极了……

时光飞逝如电,但从前的“小镇”故事,深深地烙在记忆中。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