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的防范

2024-09-19 06:56:05 - 南宁晚报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等原因,导致肝脏功能受损的一种病理状态。下面一起来学习药物性肝损害的防范知识吧。

一、会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如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等。这些药物在治疗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的同时,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2.解热镇痛药和抗风湿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水杨酸、别嘌醇等。这些药物常用于缓解疼痛和发热,但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毒性。

3.抗肿瘤药物:如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等。这些药物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由于其对细胞的广泛杀伤作用,也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

4.内分泌激素类药物:如抗甲状腺药物、甲睾酮、蛋白同化激素、口服避孕药等。这些药物在调节内分泌的同时,也可能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5.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这些药物在治疗结核病时,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6.神经镇静药物:如氯丙嗪、三氟拉嗪、地西泮等。这些药物在镇静安神的同时,可能对肝脏有潜在的危害。

7.中草药:一些中药如何首乌等,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肝损伤。

8.其他药物:如心血管药物、降血糖药物等,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对肝脏产生损害。

二、药物性肝损害的症状有哪些?

1.消化道症状

消化道症状是药物性肝损害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往往是由于肝脏受损后,其分泌胆汁和消化酶的功能下降所致。严重时,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或黄疸(皮肤及巩膜黄染)。后者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的。

2.皮肤异常

药物性肝损害还可能导致皮肤出现异常表现。除了黄疸,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皮疹等过敏性反应。这些皮肤症状往往与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或肝脏代谢障碍有关。在严重情况下,皮肤可能还会出现瘀点、瘀斑等出血倾向,这是在提示肝脏功能受损已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

3.过敏反应

某些药物在引起肝损害的同时,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这些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性症状。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复杂,可能与药物作为半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有关。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4.疲劳与不适

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疲倦不堪,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这种疲劳感可能与肝脏功能下降导致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减轻、精神萎靡等全身性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5.肝大与疼痛

在药物性肝损害的严重阶段,患者的肝脏可能因充血、水肿或肝细胞增生而肿大。此时,患者可能会在右上腹部(肝区)触及肿大的肝脏,并伴有压痛或叩击痛。肝大和疼痛是肝脏受损的重要体征之一,提示患者需要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6.肝脏生化指标异常

除了上述临床表现,药物性肝损害还可能导致肝脏生化指标出现异常。这些指标包括血清转氨酶(如ALT、AST)、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等。其中,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是药物性肝损害最敏感的指标之一,通常先于临床症状出现。随着病情的进展,胆红素等其他生化指标也可能逐渐升高。通过检测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辅助诊断药物性肝损害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三、药物性肝损害的防范方法:

1.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尤其是处方药和抗生素。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2.控制药物剂量:对于可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应严格按照医生推荐的剂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

3.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肝损伤的风险。因此,在服用药物时,应告知医生或药师自己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定期监测肝功能:对于需要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肝损害药物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肝损伤。

5.避免饮酒:酒精本身就对肝脏有损害作用,与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肝损伤的风险。因此,在服用药物期间应避免饮酒。

6.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保护肝脏健康。应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