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搬”到家门口,打通劳动争议化解“最后一公里”

2024-09-19 08:31:41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今年4月,在上海市总工会指导下,杨浦区总工会与区人民法院建立《“工会+法院”共同推动劳动争议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同时“工会+法院新就业形态纠纷调解工作室”“家门口法庭——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室”两个工作室成立,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便捷法律服务。

9月18日,一场劳动纠纷争议在靖宇东路118号家门口法庭开庭,双方当事人悉数到场。

庭审中,双方围绕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分别开展举证,庭审现场同时邀请基层工会干、市民群众到场旁听。庭审结束后,主审法官通过以案释法引导审判实践,积极践行“枫桥经验”,指导工会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提供更多工会调解新思路。

法庭“搬”到家门口,打通劳动争议化解“最后一公里”

作为劳动纠纷争议中的典型案件,工资支付问题一直是争议审理中的高频词。针对这些高频词,近年来,区总工会遴选了法律援助典型案例并编订成册,区法院在审理职工群众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也总结了一些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较多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引导裁判实践,对于切实提高劳动争议案件办理质效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直以来,区总工会和区人民法院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密切联系、协同工作,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尤其是2009年区总工会和区人民法院在全市首创劳动争议案件柔性化合作调解机制以来,双方更加紧密协同、共同努力,为推动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法庭“搬”到家门口,打通劳动争议化解“最后一公里”

在劳动争议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后,区总工会还建立完善了一支由律师、优秀工会干部共计25人组成的调解员队伍,接受法院委托工会调解案件186件,调解成功165件,有效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对于一家存在劳动用工违法行为的单位,法院和工会同步出具了司法建议书和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共同督促用工单位进行整改。

探索全新机制内容,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对于一些涉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的群体性案件,区人民法院提供高效司法保障,同时积极支持区总工会履行劳动法律监督法定职能,根据需要出具司法建议书,配合增强“一函两书”落地效能;建立“法援+就业联动”机制,及时介入工会就业帮扶,降低劳动争议带来的社会影响。

法庭“搬”到家门口,打通劳动争议化解“最后一公里”

工会既有着贴近职工、了解职工的天然优势,又有着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丰富经验,同时,法院在审判的专业性、司法和裁判的终局性以及执行的强制性等方面具有独特法律优势。

下一步,区总工会和区人民法院将发挥出优势叠加效能,进一步搭好平台、主动对接,充分用好沟通联络、信息共享、同堂培训、法宣联动及法援+就业等合作机制,有效强化工会参与协调调解职能,促进纠纷预警联动,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贯穿于劳动争议协商、诉讼全过程,打通劳动争议化解的“最后一公里”,凝聚合力、协同推进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提质增效。

文字/图片:成佳佳

编辑:周梦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