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松:教拼音的“小老师”和盖学校的“老校长”

2024-09-19 11:44:54 - 云南网

原标题:刘会松:教拼音的“小老师”和盖学校的“老校长”

刘会松:教拼音的“小老师”和盖学校的“老校长”

俗话说“三岁看老”,当刘会松小学三年级就在小黑板上教同学们拼音时,或许便注定了他一生要与教育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9月,走进刚刚开学的富宁县阿用乡中心小学,午后阳光灿烂,孩子们奔跑玩闹,刘会松正在宿舍楼下修理松口的水管。新生们不知道这位宿管爷爷其实是一位教龄超40年的老教师,更不知道他曾先后主持修建阿用乡坡落、那哈、那来、红春4所乡村小学,为富宁县乡村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

1968年,刘会松出生在富宁县阿用乡坡落村,由于交通不便,这个壮族村寨里的村民鲜少与外界交流,许多村民都是文盲,世代只会讲壮话。“我父亲当时一个月只有13块钱的工资,家里人饿着肚子也要供我们三兄弟读书。他鼓励我要成为一名老师,改变家乡的面貌、改变自己的命运。”说起当老师的初衷,刘会松坦言父亲对他的影响很大。

刘会松读小学时,由于任课教师不懂汉语拼音,无法授课,同学们每逢考试只能“两眼一抹黑”。幸好有读初中的大哥为刘会松补课。在家里学会后,他利用午休时间在小黑板上逐一写下声母韵母,教同学们读写和使用。

为了让成绩优异的大哥继续上学,1984年初中毕业后,刘会松主动放弃升学的机会,留在本村成为一名代课教师。白天,他独自一人为一年级至三年级的48名孩子上课;晚上,又兼任村里长辈们的扫盲老师。

刘会松的代课教师生涯持续了14年。在这期间,他先后到阿用乡3个村的小学任教。1992年起,刘会松到富宁县城进修,两年后取得中专文凭,回到家乡坡落村小学工作,直至1998年才终于成为正式教师。

为满足办学需求,1996年起新的坡落村小学开工建设,校址选在山头上的一块宽阔平地。乡上提供钢筋水泥,人工和砖瓦等材料需村民和学校自行解决。为号召村民参与建设,作为唯一的本村人,当时还是代课教师身份的刘会松被一致推举为校长。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成为校长后,刘会松带领坡落村的村民积极投工投劳,最终花费3年时间,小学校舍才建成。

由于坡落村小学建设工作顺利,2000年起,刘会松先后被派到阿用乡的那哈、那来、红春三所村小学任校长,负责新校建设工作,同时为高年级学生上自然与科学、思想品德等课程。

在儿女教育上,刘会松不忘父亲教诲,传承优良家风,鼓励儿女认真学习、回报社会。在他的支持和鼓励下,大女儿成为一名医生,二儿子则到广西一所中学任教。随着年事渐高,刘会松退下教师一线,目前在阿用乡中心小学做宿管工作,为家乡教育发挥余热。

40年教育情怀风雨不改,刘会松镌刻心中。(记者徐珺张麟文/图)

原标题:刘会松:教拼音的“小老师”和盖学校的“老校长”来源:文山日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