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江苏经济年中观察及下半年趋势分析③ | 投资与社融:震荡上行的动能

2024-09-19 15:09:48 - 江苏经济报

固定资产投资培育着未来的生产力,是宏观经济“三驾马车”之一,向来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社会融资是投资的“蓄水池”和“加速器”,对于经济大省江苏,更是如此。

今年前7个月,江苏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简称“投资”)、社会融资(以下简称“社融”)增速虽较去年同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前者仍保持正增长,后者增量仍居全国之首,依然提供着不可替代的动能。

近年来,江苏投资增速不断恢复,但时有震荡。1—7月,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增速虽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且低于全国增速1.1个百分点,但制造业投资增速依旧强劲,同比增长11.1%,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2.8个百分点,居所有省前列。这与江苏作为工业最强省之一的雄厚基础和竞争优势一致,而投资动能的继续增强进一步巩固了这一优势。

与震荡起伏的投资相比,近年来江苏社融增长较为稳定。上半年,社融规模增量2.19万亿元,居全国第一,全省各项新增贷款占同期社融增量比例上升幅度居全国第一,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幅高出同期全国增速3.4个百分点。去年上半年,江苏社融规模增量、本外币贷款新增量同样居全国之首。社融的持续增长之势与投资整体回升之势一致,江苏经济未来的发展动能正加速积聚。

制造业投资:整体投资上行的最强动力

1—7月,江苏工业投资增长13.4%,保持了上半年的两位数增幅。同期,江苏制造业投资增速虽低于工业投资整体增速,但延续了近年来持续稳健的表现,是江苏经济增长不断恢复的最强动能。

观察江苏投资近4年间的变化,2020年前7个月同比下降5%,2021年同期增长8.3%,2022年同期增长3.1%,2023年同期增长5.6%。单独看制造业投资,2020年前7个月,包括制造业在内的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6.1%,2021年同期增长15.6%,2022年同期增长11%,2023年同期增长10.7%。自2020年以来,除了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当年,江苏整体投资一直在起伏中增长,而制造业投资始终保持在10%以上的较快增速。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所陈丹临博士分析认为,上半年我省“稳投资”政策协同发力,投资整体呈小幅回升趋势,具体体现为:

一是增速平稳但放缓。面对复杂宏观态势,在鼓励投资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市场预期走强等多重积极因素驱动下,上半年全省投资总体呈稳定增长,但较一季度下降,投资面高位承压。淮安、泰州、扬州三市投资增速超10%,排名前三。

二是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全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6%,高于平均投资增速8.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的46.4%,比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制造业内部31个行业大类中,贡献排前三的行业分别为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速29.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2.9%)、金属制品业(26.3%),合计拉动制造业增速5.1个百分点。

三是重大项目建设仍在发挥支撑作用。上半年,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2%,增速高于全部投资7.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呈较快增势。同期,全省重大项目投资数量同比增长6.1%、增速高于平均投资增速3.4个百分点,是江苏投资增长的“压舱石”。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贡献最为明显。

四是民间投资规模稳定增长,行业领域不断拓宽。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平均投资增速2.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结构中,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电热气水业、住宿餐饮业的投资增速较快。

五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举措带来工业技改投资的增长。上半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平均投资增速5.2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技改项目投资增长了33.1%,势头强劲。

六是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上半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131.2亿美元,居全国之首;新增对外投资项目692个,同比增长22.3%。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0亿美元,占比提升3.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63.7亿美元,占比提升13.1个百分点。

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所研究员蒋昭乙认为,上半年3.7%的投资增长率显示出江苏整体经济保持了稳健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制造业投资高位运行占比提高,另一方面来自基础设施投资延续两位数的增长。

但是,省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处处长马俊指出,由于房地产业、部分服务行业投资增势偏弱,今年全省投资运行仍面临一定挑战。据该局统计,前7个月,江苏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增长4.5%,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下降。虽然民企与外企投资有所恢复,但回升速度并不快,不少投资者仍处于“观望”阶段。

蒋昭乙认为,江苏应加大力度推动新建项目开工落地,同时进一步稳定基建投资,这有助于拉动总体需求上升、改善企业投资预期,从而更好地激活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活力,支撑未来更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他分析,从已公布的今年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看,我省下半年正加快布局集成电路、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高技术产业项目,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抢手“标的”。

贷款持续快速增长,拉动社会融资扩张

金融机构贷款向来是社会融资的主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市场形势下,近年来江苏投资者的贷款融资额持续快速增长,社融占比进一步提升。

据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公布,上半年江苏各项贷款新增1.94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88.4%,较上年同期上升12.2个百分点,增量居全国第一。同期,江苏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显著下降。

今年以来,江苏社融的另两个重要部分——企业股票融资、企业和政府债券融资均下滑,前者明显收缩,后者小幅下降,这与全国趋势相同。据人行江苏省分行统计,上半年江苏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同比减少407亿元,占社融增量的比例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江苏企业债券融资净额同比减少2070亿元,占社融增量的比例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减少244亿元,占社融增量的比例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今年7月全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7.85万亿元,较6月减少800亿元,自2005年7月以来这一指标首次环比下降。在此背景下,江苏实体经济贷款的较快增长显得十分突出。

陈丹临指出,社会融资水平是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上半年江苏社融总体承压但增长平稳,并呈现出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新增贷款创新高。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5.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幅高出同期全国增速3.4个百分点,近两年增量均居全国第一。这表明江苏市场融资需求持续增加,对未来预期走强。

二是制造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速。上半年,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1%,表明我省信贷投放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活水“滴灌”实体经济的精准度在不断提高。

三是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6月,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8%、3.93%,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9个BP、31个BP,处于历史低位,企业财务成本持续降低。

四是直接融资占比下降,间接融资仍是我省社融的主要渠道。从上市公司数量看,上半年全省境内上市公司数量为692家,对比浙江省的706家,存在微弱差距;全省今年已退市公司6家,17家ST公司拉响退市警报。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陶士贵分析认为,一方面,上半年江苏金融机构信贷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持续上升,这与投资总体回升趋势相一致,表明江苏经济发展的未来动力正在积累。另一方面,江苏上市融资规模及企业数量大幅下降,显示全球资本市场新形势下国内证券市场的资金在减少、回报率在下降。

陶士贵指出,从信贷结构看,江苏对新质生产力金融支持力度强劲。截至6月末,江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获贷率提升至48.6%,同比提升了1.2个百分点。近三年,江苏的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逾20%,绿色贷款年均增速逾40%,明显高于贷款整体增速。截至6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有贷户293万户,同比增加了14万户;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98%,同比下降了0.29个百分点。

蒋昭乙也指出,上半年我省金融机构已累计支持超4.7万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融资2252亿元。他预计,今年内我省将会继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南小鹏分析,江苏上半年社融规模增量居全国第一,信贷投放结构的优化是关键因素之一,表明金融资源正在向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倾斜、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南小鹏提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保持全省社会融资的稳定增长。

其一,继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制造业、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的金融支持,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能级提升。探索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如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提高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此外,通过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协助优质企业尤其是受到首次公开募股(IPO)放缓影响的企业降低融资门槛。

其二,继续降低融资成本。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同时,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减少监管套利。

其三,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创新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引导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精确度。

其四,在扩大信贷投放的同时,强化风险管理,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上半年国内IPO的放缓,对江苏企业上市融资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南小鹏建议,政府在政策层面给予积极扶持,避免对相关企业群体造成重大财务冲击。如:帮助企业充分利用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重点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协助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源整合和价值提升。

江苏经济报记者王峻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