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十年:山东省郓城县的经济变迁
(本文作者王树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讲师)
我的家乡,是山东省郓城县,那里土地肥沃、人烟阜盛,是一个典型的四线农业县。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二十届三中全会,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24年经济转型,四十多年来,郓城县历经多次经济变迁,是一个典型的研究样本。
(1)首先是农业快速发展。
郓城是一个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之初,土地承包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作物产量迅速增加。
随着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农业技术大范围推广,农作物产量突破瓶颈,再次迅速增加。
2000年以来,国家向农业、农村、农民进行大量的生产补贴。随着打工收入的增加,农民的生活日渐平稳,种地的热情逐渐消退。目前土地被大量承包,土地大范围集中使用,这样就可以规模化使用大型农用机械,规模化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2)其次是工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对国营企业抓大放小,国营企业不再是铁饭碗,县城里大量国企职工下岗。
与此同时,大量民营企业(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甚至家族企业)迅猛崛起,迅速占领了国营企业的市场。这些民营企业体量小、动作迅速、经营灵活,在短时间之内赚了不少钱。但是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民营企业都倒闭了。
2000年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县城的加工制造企业不断成立,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这些加工制造企业需要大量的农民工。郓城这个农业县城的大量农民,很快变成了在自己“家门口”打工的工人,农民收入迅速增加,直接推动了县城房地产、饮食等行业的消费。郓城县经济一片繁荣。
新冠疫情以来,很多加工制造企业销路不畅,苦苦探求产业升级、扩大销路、提高利润率的途径。特别是前些年因为负债过多,郓城县房地产市场饱和,房子销路不畅,一些房地产企业还债压力较大,正在苦苦支撑。
下面是一个加工制造企业的案例:这个企业建立于2004年,属于家族企业,从事玻璃瓶制造企业。刚刚开始建厂的时候,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快速扩张。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出台,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目前产品销路不畅,正在谋求产品转型升级。
从这个企业案例可以看出,加强产品研发、提升产品质量,是目前企业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服务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服务业的种类比较少,主要是餐饮、零售。2024年的今天,已经进入电子商务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服务业的种类已经是丰富多彩。
服务业也面临着升级换代的挑战。以电子商务为例,目前人们从大型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较为频繁,但是通过电子商务网站售卖货物,相对还比较少。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风云激荡,郓城县的经济发展几经波折,如今已经是枝叶繁茂、生机盎然。2023年,郓城县GDP已经达到531.24亿元。走在郓城县城的街头,道路笔直、高楼林立、人们熙来攘往,充满人间烟火气。相比改革开放之初,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将我的家乡(山东省郓城县)的经济发展作为一个研究样本,我对县城经济的发展,提出以下个人观点:
(1)县城经济的发展,大有可为。
县城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这棵大树的根须,是中国经济的根基。县城经济繁荣,中国经济将繁荣;县城经济衰败,中国经济将衰败。应该为县城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优惠的政策,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2)县城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风向标。
县城经济冲锋在中国经济的最前沿,对经济走向感到非常敏感。应该充分尊重、高度重视县城经济的发展动向,及时调整经济政策。
(3)县城经济要为“一带一路”政策助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及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县城经济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一带一路”政策助力。
对于家乡的发展,我给出如下建议:
(1)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建设只能加强,决不能削弱。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成就,根本原因还是党的坚强领导。在社会化大生产时代,在中国特有的国情之下,搞个人主义、单打独斗,或许可以兴盛一时,但终会被时代抛弃。大浪淘沙,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济才会可持续发展。
(2)尊重市场规律。
市场规律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必须尊重那只看不见的手,否则就会受到市场规律的惩罚。
春江水暖鸭先知。处于生产一线的农民、工人、工商业者,往往对市场规律、市场发展有着切身的感触,应该充分调研,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3)产业升级换代。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传统行业的利润率必然下降,甚至无利可图。这就倒逼从业者升级换代、技术创新、增加研发投入。
(4)企业走出去。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发展,我们的国际市场越来越大。企业可以尝试去更大的国际市场寻找机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