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
(本文作者杨玲,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初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和兰州考察,对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黄河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孕育了中华民族拼搏奋进、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助力我们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用涓涓细流汇集成磅礴之势,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甘肃作为我国西部省份,具有铬、铁、金、煤炭等矿产资源;种子、马铃薯、牧区等农牧业资源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优势。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甘肃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1]。
因此,与东南沿海省份相比,甘肃不仅肩负着加快西部省份发展步伐,缩小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任,同时要发挥好黄河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渤海的生态廊道作用[2]。在保护好生态基础上缩小经济差距已经成为甘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二选择。
虽然甘肃不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但依托矿产优势、农牧业优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优势,对标国际最高质量标准,在保护生态前提下着力发展可循环绿色矿业、绿色农牧业、绿色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如果我们以2023年甘肃人均GDP为4.79万元计算,与全国人均GDP为8.94万元水平相比,仍有47%的差距。因此,中国要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缩小甘肃与全国平均经济发展水平的现有差距刻不容缓。以绿色经济为基调的特色产业大踏步发展将成为甘肃追赶全国的关键突破口。
与东南沿海相对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相比,矿产业、农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户外工作相对时间长,工作环境舒适度差。充分利用数字孪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大精准开发高效低耗柔性生产模式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员工生产、作业环境,增加人文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努力形成企业引得进人才、用得了人才、留得住人才的爱才、惜才、用才的良好氛围,让甘肃的人力资本知识效应、技术效应、创新效应结合特色产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不断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将人才创新成果与人才薪酬直接挂钩,形成透明、公平、灵活、机动的奖惩制度,并公开向全国、全球招聘顶尖绿色低碳行家、数字技术专家投身甘肃特色产业绿色发展事业中来。
鼓励借力于东南沿海相对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引进+自主创新低碳和数字创新技术,加大企业内部绿色生产、数字化改造、节能降碳。与此同时,要锻造一流特色产业链优势,大幅提高上游绿色新能源供给,充分发挥甘肃新能源及新能源设备制造优势,加大力度发挥规模效应,在质高价优的绿色能源上下足功夫,并不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全球优势,紧抓“双碳”绿色契机,着力铸就甘肃特色产业绿色发展新名片。与此同时,结合甘肃绿色发展总基调,构建特色产业绿色全球价值链,依据生态理念将绿色基调进一步延伸至下游企业对特色产业供给产品的绿色消费、绿色再生可循环利用中。借助绿色、数字技术打造西部特色产业国际知名品牌,对标必和必拓、力拓、优然、恒天然、LG等世界知名企业,培育甘肃的国际一流特色企业。加大甘肃特色产业绿色服务化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甘肃企业在保护生态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向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际一流跨国公司看齐。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进一步明确要以更大勇气和决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因此,立足甘肃矿产、农牧业、新能源及光伏发电资源优势,充分构建产品全球价值链。在全球配置生产性服务资源,与甘肃本地特色产业生产优势有机结合,通过着力打造绿色优势,开发可以与澳大利亚铁矿石、羊毛;新西兰牛肉、奶粉;加拿大钾碱、木材;美国新能源、营养品等媲美的国际一线产品。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利用好经济全球化新格局,加快绿色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买全球,卖全球”实现产品内绿色全球价值链构建,充分发挥绿色工业互联网在新时期加快甘肃特色产品全球化发展的助推器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贡献甘肃力量。
[1]摘自: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富民兴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2024年9月13日。
[2]钟寰平,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中国环境报,2024年9月18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