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在重症医学科,俯卧位通气为什么可以救命

2023-10-29 20:38:00 - 澎湃新闻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都会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睡眠时,大家都会采取仰卧位或者侧卧位,而“趴着睡”,估计大部分人都会感觉非常难受,无法坚持很长时间,更无从谈起还能救命。然而,正是在重症医学科,“趴着睡”是一项常规开展、针对重症肺炎的治疗技术,在关键时刻可以改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它的医学名称是“俯卧位通气”。

2023年1月,在浙江工作的小李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一些症状,做了胸部CT已经是“大白肺”了,在当地医院经过抗病毒、吸氧等治疗后,病情仍逐渐加重,出现气急不能平卧,所以家属紧急联系了“120”救护车,将小李转到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到了重症监护室,医生评估了病情后立即让其采取了“俯卧位通气”,即病人平趴在病床上。

半小时后,小李明显感觉气急有所好转,心电监护见指末血氧饱和度也开始改善。就这样,从起初一天只能趴3-4小时,到后面每天可以坚持8小时以上,经过两周治疗,小李的呼吸困难缓解了,肺部炎症也吸收了,他也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什么是俯卧位通气?

人的肺脏是由成千上万的肺泡组成,在吸气的时候,肺泡像气球一样张开,空气进入肺泡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呼气的时候,完成了气体交换的空气从肺泡内被排出,肺泡闭陷。一旦肺部出现炎症、渗出或者实变以后,肺内肺泡无法正常的打开和闭陷,病人就会出现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俯卧位通气是指通过改变病人的体位使肺内塌陷的肺泡复张,改善肺重力区的通气/血流比例,以及促进肺内痰液的引流,从而改善病人的氧合,减少由此导致的各种肺损伤。

俯卧位通气的方式?

目前俯卧位通气方式主要有两种:清醒俯卧位和经典俯卧位。清醒俯卧位是指病人在经鼻吸氧、高流量吸氧或者经面罩接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状态下,需要根据病人的耐受性、安全性接受俯卧位通气;经典俯卧位是指已经接受了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病人,相对清醒俯卧位而言,这类病人一般病情严重,所以这类病人一般在重症监护室接受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怎么操作?

俯卧位通气前,医生一般会进行严格的评估,符合条件的才可以进行俯卧位通气。操作前,跟病人和家属事先做好告知和宣教,说明治疗的作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医生和护士协助病人翻转调整至俯卧状态,脸朝像一侧,以免堵住口鼻或使气管插管受压,影响痰液引流。

一旦病人转为俯卧位,要立即检查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情况;同时也要关注患者胃肠功能耐受情况,比如有无腹胀、呕吐,避免发生误吸。如果病人无法耐受“平趴位”,也可以采取左侧或者右侧卧位的通气方式。对于接受经典俯卧位通气的病人,一般要给予适量的镇静镇痛药物,否则病人容易出现烦躁而无法配合俯卧位通气治疗。

俯卧位通气每天需要持续多长时间?

俯卧位通气的时间应根据病人的病情以及耐受程度而定,时间越长对病情改善越有利。一般建议维持俯卧位2-4小时后变换为仰卧位1-2小时,再改为俯卧位,每天可重复3-6次,建议每天总治疗时间尽可能大于12小时。对于经过俯卧位通气治疗后症状有改善的病人,如果能够耐受,应考虑尽可能延长治疗时间,但是如一旦出现明显并发症,就需要立即终止。

是不是所有的“大白肺”都必须要做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是改善肺部通气、纠正缺氧的一项治疗,所以如果没有明显缺氧的话可以不实施俯卧位通气。对于吸氧下指末血氧饱和度仍<94%、呼吸频率>22次的病人,应该需要实行俯卧位通气。

对于重症或危重症伴有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的病人,按照“应趴尽趴”的原则实施俯卧位通气,除非病人存在禁忌症。而且,重症病人一旦确定了需要俯卧位通气,就必须及早进行,同时应在重症监护室严密监护下实行,以确保病人安全。

哪些情况不适宜做俯卧位通气?

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适合做俯卧位通气,以下情况是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

1.病人存在颜面部创伤、烧伤或骨盆骨折、多发伤伴不稳定性骨折;

2.有癫痫经常发作等神经系统问题;

3.存在过度肥胖(体重指数>40kg/m2);4、中晚期妊娠妇女;

5.相关部位存在严重压力性损伤;

6.有近期腹部创伤、外科术后或重度腹腔内高压;

7.新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

8.有颈椎、脊柱不稳定性骨折;

9.存在颅脑损伤等导致的颅内高压;

10.急性出血性疾病。

什么时候可以终止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治疗何时终止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经过俯卧位通气治疗后,病人的病情得以控制,肺部炎症好转,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

另外一种是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1、经过俯卧位通气治疗后,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没有改善,查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下降≥20%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增高;2、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心跳骤停、血压不稳定、各类导管移位或者滑脱等等。

对于所有的疾病而言,防永远大于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是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适当的身体锻炼、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的饮食结构增强机体免疫力;戒烟、人群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季节变换的时候做好保暖等工作,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