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人与动物间的如水温情 ——读叶广芩的《熊猫小四》

2023-10-29 17:17:49 - 安徽商报

抒写人与动物间的如水温情  ——读叶广芩的《熊猫小四》

文/米丽宏

好的文学,永远有直指人心的力量。读叶广芩小说《熊猫小四》,我深深感受到一种令人心动的美好情谊。

小说讲述的是少年汪汪与一只熊猫幼崽“小四”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一系列与草木生灵相依相守的秦岭百姓形象,写出了他们质朴、善良、豁达、通透的精神气质,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在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深山老林里,居住着三庙村村民,也生活着野生大熊猫、黑熊、花豹等众多野生动物。人与动物各自独立生活,也时常发生一些互通往来的小插曲:大熊猫晃悠进农户串门觅食;卡在山溪、奄奄一息的熊猫崽“小四”,被村民抢救、照料后重获新生…… 

小男孩汪汪家附近的竹林中就有三只熊猫,汪汪爸给它们取名字“一猫”“二猫”“三猫”,三只熊猫个性分明:一猫又馋又懒,脖子上有项圈,是“三庙一号”;二猫是文艺猫,喜欢自由浪漫,常坐在山顶看风景;三猫爱发脾气,像个“战神”。有天,汪汪和小伙伴们从半冰的河水里救起了一只被石头夹断后腿的小熊猫,那猫奄奄一息,一动不动。小伙伴们拉了半天,都叹气说这小东西“准是死了”,唯有汪汪不放弃,孩子头儿小军用大人的话劝汪汪:大自然是很残酷的,咱们得学会面对现实。汪汪却高喊:我就不面对现实!

一个倔强、善良的小男孩形象站了起来;于是,也便有了后来的“小四”。

奶奶一开始对熊猫崽并不接纳,但看到孙儿汪汪对“小四”的关爱,奶奶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只见奶奶不动声色地抱起了小四,就像当年抱汪汪那样,把它搂在怀里。”那一刻,汪汪觉得奶奶真伟大。奶奶从一开始不让熊猫崽进屋、不让“畜生”使用家中物品,转变至后来对小四全方位照顾、像养孩子一样,这是汪汪凭借自己的言行感化家人的结果。在这里,儿童视角为动物和人类走近彼此搭建起平等、深度沟通与理解的桥梁,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大熊猫小四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大家的心,在孩子们的倾情陪伴中,小四健康快活地成长着,它喝糊糊、穿马夹,跟花猫追逐嬉戏,跟黄狗称兄道弟……成了人见人爱的大宠物。对于孩子们和熊猫小四的相处方式,持续提出异议的首先是汪汪妈妈:“这个小东西太依赖人了,将来怎么得了!”而后是熊猫调查队凌队长:“都散了吧!让这畜生自己下来!”汪汪纠正道:“它才不叫畜生哩,它是小四,叫小四!”

汪汪妈妈和凌队长是站在“为它好”的立场,看待熊猫小四;而汪汪则更偏向与动物做平等沟通。自从小四喝过羊奶、逐渐恢复意识之后,孩子们冒着寒意从竹林里抱回了细嫩竹子。尽管小四根本不吃竹子,但爷爷还是每天挑鲜竹喂它,试图唤起野物的本能。等熊猫小四自己挣脱束缚,从“铁屋”出逃回归山林,汪汪虽然不舍,但想到“小四的家在山里,在大秦岭中”,便诚心为大熊猫恢复健康回归家园,重获自由而高兴。

“猫调队”(大熊猫调查队)的小周叔叔,也是一个感人的形象。小周叔叔给汪汪耐心解释有关熊猫的疑问,送汪汪好吃的巧克力,堪称一位称职的启蒙老师。在一次艰苦的野外调查工作中,小周叔叔不幸坠崖牺牲,安葬在三庙村,他的墓碑上写着“看见你我们更热爱这片山林”。汪汪在小周叔叔身上看到了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也看到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背后的付出与牺牲。

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叶广芩写道:“《熊猫小四》的故事来自三官庙村和老县城村。那里的山深得不能再深,故事的主角基本都有原型,我只是在细节上做了些文学加工,使它们读起来更连贯。”作品实写的是孩子和大熊猫的故事,故事背后隐含的是秦岭人对一座山、一个家园的守望,更是传统文化中“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的中国智慧的传承,是对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观念的鲜活体现。守住绿水青山,便是守住了美丽中国的根基,守护中华文化,便是守住了民族复兴的根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