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爱的教育
转自:团结报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3年来,民进江苏南通通州区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教科处主任从晓始终把“爱的教育”作为教育信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从晓曾荣获“中国好老师”、江苏省教学名师等荣誉,近日,她还在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上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以爱化人
从晓出生于教师世家,她牢记母亲对她的嘱托:“要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永远对别人的孩子好!”在担任班主任时,从晓以班会课为抓手,精心设计班会主题,用心用情做好德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当班级传染病肆虐、学生们心中充满恐惧时,“愿一切美好如约而至”主题班会让大家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当学生们即将毕业时,“毕业季,青春不散场”主题班会增强了学生们面向未来的信心,教会了学生们更加善良、坚强。
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在“带着感激上路”主题班会上,从晓要求每个学生给自己最感激的人写一封信。一位王同学的信是写给她母亲的,她在信中袒露了隐藏在心底的秘密:原来,在王同学4个月大的时候,她的父亲离世了。“母亲曾几度跑到河边想轻生,但最终还是痛哭着回到家中,只因为心里放不下嗷嗷待哺的女儿。”王同学在信中讲述说。为了生存,王同学的母亲带着她外出打工。有一次,遇上暴雨,母亲把她背在背上,母亲手上的伞并不能遮挡住暴雨,突然母亲脚下一滑,母女俩一同摔在地上,半天也没能爬起来……说到这儿,王同学已是泣不成声,教室里也是啜泣声一片。
“这节班会课后,我感到学生们变得懂事了,他们更能够体会到人间的真情、真爱,对父母的爱也能够给予真诚的感激和回报。”从晓说。
以智启慧
为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号召,从晓会精心挑选适合学生“举一反三”的题目,减题量不减质量。尤其是针对作为这一较大的语文成绩“增长点”,她总是下功夫找选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撰写作文,让学生在接触更多时事热点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从实际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理性分析和看待各种人和事。
董宇辉凭借幽默的话风和渊博的学识在网络上“火爆”之后,从晓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在日常加强点滴积累以求厚积薄发;在10·28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发生后,她引导学生探讨网络信息的多重性以及受众心态……在分析一个个热点事件的过程中,从晓不仅激发出学生们的探究热情,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要教别人游泳,自己必须会游泳。”在从晓看来,在教学生写作文时,自己也参与其中陪同学生一起写作,能更加深入地指导学生,这种指导不仅仅是在写作技巧上的,而且是在创作思路和写作能力上的。每当她朗读自己写的作文时,学生们总是听得非常认真,听后会积极发言,对她的作文进行评论。“互相讨论师生作文的得与失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从晓表示,通过这种密切的交流,潜移默化地,学生们不再惧怕写作,甚至培养出了对写作的兴趣。
以诚尽责
2011年3月,从晓加入民进。“马叙伦、叶圣陶、雷洁琼、冰心等民进先贤为国为民上下求索、前后奔呼的家国情怀,如灯塔一般照亮着我的参政为民之路。”从晓说。
作为民进江苏南通通州区基层委员会副主委,从晓积极组织策划各项社会服务活动。为了让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她连续10年在通州区亭西小学组织开展“牵手行动”,在建立“牵手图书室”的基础上积极捐赠图书,定期举办名师课堂,举行非遗文化进校园、“无臂书法家”讲述励志人生等活动。此外,她还利用远程课堂为湖北高三学生作诗歌讲座;远赴四川、新疆等地授课……
在一次社会服务中,从晓认识了陕西汉中镇巴县山区的一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女孩。在了解到女孩的情况后,从晓开始从生活和学习上关怀她,经常为女孩寄去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也会经常通过远程视频跟女孩聊语文、聊理想。在女孩的口中,“从老师”渐渐变成了“从妈妈”。
2012年,从晓当选南通市人大代表。她立足本职,关注民生,撰写了《关于在普通中学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建议》《关于将教师由“单位人”变为“系统人”的建议》《关于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的建议》《关于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留住文化乡愁的建议》等建言,受到重视并得到了较好落实。
在撰写《关于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留住文化乡愁的建议》时,为了让建言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参考价值,从晓热心走访基层群众、文化界人士、建筑专家,前往南通市余西古镇、苏州市平江历史街区等开展实地调研,同时还“啃”了好几本城镇建设方面的书。建言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推动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改进。2023年,从晓光荣地当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继续在履职之路上不停地奔跑。(何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