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昆太这么厉害?太仓企业7成和上海有关,6成和昆山有关
转自:上观新闻
在昆山与太仓交界处,太仓市科技产业园已经成为嘉昆太人才与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标杆园区。
在科技产业园虏伯曼(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的过渡厂房,整齐地摆放着一批刚刚生产的风电液压制动站,他们将销往长三角客户手中,在风电系统中派上用场。不久之后,园区中该企业的“智慧润滑系统新基地项目”厂房即将建成,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到5亿元。
虏伯曼(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民章告诉记者,企业的重要客户和供应商几乎都在“嘉昆太”三地,“我们超过40%的订单就在长三角,太仓科技产业园区又在嘉定、昆山和太仓的夹角,地理位置非常好。因此从发展角度,落地太仓势在必行。”赵民章说。
企业落户太仓一年多,苏州佩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孟炎的工作愈发忙碌起来。该企业专注于下一代锂电池用高能量密度的硅基负极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落户以后,来自欧洲客户的订单不断。
之所以有这种底气,离不开与位于嘉定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技术研发应用上的密切往来。背靠“大树”令侯孟炎和团队在研发上更加得心应手,在抢占产品市场上取得先机,而这也是嘉昆太协同创新的其中一个缩影。
时间向前追溯,2018年5月和2021年9月,江苏省苏州市和上海市嘉定区先后两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同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并成功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等上位文件,成为服务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嘉昆太为何要协同?说到底还是因为三地地理位置邻近、资源禀赋互补、发展理念契合,协同带来的是共赢、是发展,能够激发产业创新“强动能”。
想要协同,就需要有配套常态化的体制机制。在《高质量推进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顶层规划的基础之上,2022年,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首次轮值会议举行,审议通过《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轮值会议制度》,共同发布五大共识。轮值会议制度明确了组织架构、工作机制等,通过三地定期会晤,议定核心圈发展方向,协调推动重大事项。2023年,嘉昆太三地共同发布五大行动和百项重点合作事项清单,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合作事项落地生效。
今年10月29日,2024年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轮值会议在太仓召开,新的发展蓝图即将展开。一方面,三地推动互联互通,下好道路交通“先手棋”,聚焦共建共享,织密社会民生“保障网”。除此以外,产业协作方面的发力则更加契合“协同创新核心圈”的概念。
“我们曾对全市规上企业开展过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以上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与上海存在关联,六成以上的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与昆山存在关联。特别是汽车零部件领域,九成以上的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与上海存在关联,八成以上的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与昆山有关联。”太仓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孙波给出一组数据。
对此,三地联合成立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嘉昆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联手上汽集团等发起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共建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超90%企业参与长三角整车厂供应体系。“太仓主动对接嘉定国际汽车城,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与上海汽车产业的深度协作,集聚了舍弗勒、联合汽车电子、博世马勒等一批知名企业,60%的企业都是上汽、特斯拉等整车厂的一、二级供应商。”孙波进一步补充道。
除了汽车领域,三地还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优势,不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协调机制,推进产业融合互补,规上工业总产值逼近2万亿大关。在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深入实施“大院大所”战略,三地连续举办六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探索形成科技创新成果对接、转化、服务模式,实现技术交易成交金额约12亿元。
截至2023年底,核心圈生产总值超过97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9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近9900亿元,集聚6高新技术企业6700余家。
合作仍在继续。
在2024年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轮值会议上,不仅发布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五大行动成果,更有“嘉昆太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嘉昆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联盟”“长三角(嘉昆太)高校院所技术转移联盟”等重要平台成立,代表项目签约。更多“创新活水”,将在嘉昆太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