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思路带娃,才发现其实没有胡闹的孩子!
转自:三联生活周刊
想问大家个问题:“当妈后,你被气炸过吗?”
哈哈,小编仿佛已经听到很多老母亲在吐槽,“这不废话么,刚刚才被气炸!”
当妈真的是场修行,每本育儿书都在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看得越多越会因为没忍住发火而愧疚。但回到现实生活,孩子就是能用各种方式让我们生气:
•明明每天都看10分钟动画片,而今天关掉电视时孩子却把遥控器扔得老远。
• 明明该写作业了,孩子却突然崩溃大哭……
当孩子蛮不讲理时,讲道理不听,共情也不管用,只有生气能吓住他们,但又知道这不是个好办法,有时甚至忍不住想,那些育儿专家或博主的理论管用,根本就是因为他们的孩子本身听话吧……
直到小编看了下面这本书,才豁然开朗,我们总在试图跟孩子讲道理,似乎他们懂事了,问题就解决了,却忽略了情绪本身的力量。
“如果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要到成年早期才能发展完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求学龄前儿童做到这一点,还要在他们没做到的时候惩罚他们呢?”
这是作者在书中抛出的一个问题,仔细想想,我们自己都无法做到情绪稳定,那么孩子会发脾气不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吗?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孩子每一个看似不当的行为都是一个信号,表明他正处在压力和脆弱的状态,他们其实是在求救,如果我们只关注问题行为,就会忽视掉孩子正在面临的真实困难。
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帮助孩子感到安全,这不仅能让孩子充满力量,也能让我们的亲子关系变得亲密温馨,而他们感到安全时,懂道理、乐于挑战等等好品格自然就会展现出来。
这个道理其实也挺容易理解,想想看,当有一天我们心情很好的时候,别人指出我们的问题,或是规定我们必须做某件事时,我们很容易就配合了,但如果那天我们的心情不太好,我们就超想发火,孩子也一样。
但道理好懂,如何操作又是另一个问题,这就是我超爱这本书的点,作者把如何做讲得很清楚,看完你不仅开始理解孩子的很多行为,也能感受到自己情绪的变化。
而且作者很真诚,她会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为一名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她仍是一个会崩溃、会沮丧、会懊悔的妈妈,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成为一个让孩子感到安全的妈妈。
这是一本全年龄段都适用的育儿书,甚至没有孩子的朋友也可以通过它来了解自己、照顾自己,推荐大家都来看看~
/1/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理解孩子
胡闹的孩子似乎没那么难懂了
作者分享了一个很奇妙的概念:身体预算。
吃到一顿美食、收到一个拥抱、睡了一顿美美的觉、和朋友一起愉快的玩,这些事情都是收入。而被孤立、被忽视等是支出。
当我们身体预算充足时,迎接挑战、接受规则都非常容易,而当我们身体预算不足的时候,那么是别人善意的行为可能都会被认定为威胁。
而容易让我们感觉孩子难以琢磨的是每个人对支出的理解都不一样,这来自于我们身体的本能,我们的大脑永远都在预测危险,它重要的任务就是帮我们活下来,而它判断的依据是我们身体各个部位对这个世界的探索。
所以那些我们认为困难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可能并不是挑战,而我们认为很普通的一件事,对孩子来说可能十分艰难。把这个观点牢牢的记在脑子里,能帮我们理解许多孩子的“无理取闹”。
当我们不断支出而不收入时,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而如何识别孩子的身体预算是否充足?作者给出了3个通路,帮助我们识别孩子的状态:
•绿色通路:感到安全,这个时候孩子的“眼里有光”,想要他们走出舒适区做些新挑战,就趁这个时刻。
•红色通路:感到威胁,这个时候孩子会忍不住通过对抗来获得安全,他们中耳的肌肉会从分辨人类嗓音的细微差别中移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吼他们也不听的原因。
•蓝色通路:同样感到危险,但这个时候孩子希望通过断开与世界的联结来保护自己。而当孩子处在这个通路时会有点麻烦,因为我们很可能会因为他们过于平静而以为他们正处在绿色状态。
识别了这些通路后,我们之前看过的育儿理念就都可以完整地施展出来了,我们可以跟孩子讲道理,可以先安抚孩子,也可以坚持底线让孩子成长,但前提是判断好孩子的状态。
所以不用怕使用作者的方法会宠坏孩子,因为当我们识别到孩子正处在绿色通路后,可以给到他们够一够就能完成的挑战,而这个过程正是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
/2/
关照自己
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前提
看到这里,你可能在想,这不又是老生常谈的那些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孩子吗,一点新鲜感没有。
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但读完才发现,作者把这句话变成了一件真实可操作的事情。
在解决孩子不当行为这件事上,作者给出了一个新方法:检视法。
而这个方法的第一步竟然是先观察自己所处通路的颜色,这一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失控的成人试图与失控的孩子进行互动,那后果常常不堪设想。
书中还给出了许多具体的方法帮助我们的身体预算获得更多的收入,其中一个很有趣的点,是让我们每天花些时间与他人取得联结。
这让我发现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情感支持真的很重要,但可能很遗憾,我们的家人不能成为给我们支持的角色,那么找朋友聊聊天,或是结交一些新朋友都是非常棒的选择!
///
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新鲜又实用的观点,篇幅有限,而且我的转述远不如作者的文字精彩,再分享几段小编划线的书摘:
• 过度警觉是孩子的神经平台处于脆弱状态的一种典型表现。这种警觉可能表现为过于顺从,意味着孩子想要过于讨好他人。
• 身体预算的枯竭导致了“坏”行为的产生,而实际上,这些行为并不坏,只是潜意识中的保护机制。
• 我们无须也根本不可能成为100分的父母,重要的是,当我们失误的时候,重新补救,并从中学习。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我们就会和孩子一起变得更强大。
如果你对这些话很感兴趣,就快来读这本书吧!
///
本文经“宝妈生活研究所”授权转载。
团购信息
《不安的孩子》
作者:[美]莫娜·德拉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