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砚斋笔下的《红楼梦》

2024-10-29 14:38:14 - 北京晚报

▌祁建

《红楼梦》可供探究的话题太多了,比如脂砚斋,就像神秘的小精灵似的,又像是蒙着一层轻柔薄纱的解语仙子,其生平跟书里的未解之谜一样,让人牵肠挂肚。

脂砚斋笔下的《红楼梦》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批注引发身份之谜

脂砚斋的批注,模模糊糊地透露出对书中人物命运的先见之明。他曾拿着朱红色的笔,写下这么一段让人犯嘀咕的话:“此书之人物,皆命运无常,繁华如梦,恰似那春花秋月,虽美却难久长。日后必有一场大的变故,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这红楼中的一切,所有的欢笑与泪水、富贵与凋零,都将在那一场变故中被重新洗牌”。

在林黛玉葬花的那一段,脂砚斋的批注里悄悄地冒出这样一句:“这葬花之举,岂止是伤春悲秋,实乃命运之伏笔。此女之命运,恰似那柔弱之花,虽有绝世之姿,却终究难逃风雨之摧折,他日必有泪尽而亡的结局,为这红楼故事增添一抹最为凄美的色彩。”就好像他老早就知道林黛玉那跟诗画似的又满是悲剧的人生路子,提前就给读者把那躲不过的哀伤结局给透露出来。

林黛玉的命,那就是个没招儿的悲剧。她那机灵、敏感还有才情,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倒成了她命运的锁。这也让人寻思,人的性格跟命运之间的关系很复杂。

当书里提到贾府的热闹繁华之时,脂砚斋在边上写下了让人摸不着头脑可又挺有深意的预言:“眼前之繁华,不过是昙花一现,这贾府看似如日中天,实则已埋下衰败之根。不出数年,必将大厦倾颓,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下场,而这其中之人,也都将各自走向属于自己的命运归宿,或悲或喜,或聚或散,皆已注定。”

这些话就跟神秘的咒语似的,在字里行间来回响,让人对书里人物的命运充满了瞎琢磨和担心,也给《红楼梦》添了更多的神秘味道和氛围。就好像有股子魔力罩着贾府,而脂砚斋就是那个能看见这一切的人。他的预言就跟一缕缕似有似无的线似的,缠在《红楼梦》的故事里头,等着读者慢慢去解开,好好去品品。贾府的起起落落,那是社会变来变去的一个小影子,在热闹繁华的时候,人们常常沉迷在享乐里,把那将要来临的危险给忽视了。等危险来了,又没办法去挽救。

脂砚斋的批注洞察先机,要说他跟曹雪芹没有特殊的关系,读者还真不信。对于脂砚斋究竟是谁,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就好比一场热闹哄哄的辩论赛,各方的观点碰撞得噼里啪啦,却谁又说服不了谁。

关于脂砚斋的身份,有人觉着他是曹雪芹的叔父那一辈儿的。清朝那裕瑞在《枣窗闲笔》里提了一嘴儿:“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斋之批语。”此话一出,不少人就信以为真,好像在黑咕隆咚的地儿瞅见亮光儿,找到答案了。

不过呢,光凭《枣窗闲笔》的一句话,可不能肯定地判断出脂砚斋跟曹雪芹的关系。有人论证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老婆。有红学专家提出,史湘云就是脂砚斋的原型。书里贾宝玉把林黛玉惹毛了的时候,脂砚斋批了句“我也要怒”,听着就是个女的口气。再加上脂砚斋有句批语“哭煞幼儿丧父母者”,跟史湘云的命差不多。这说法就跟一朵好看的花儿似的,在红学的大园子里绽放出别样的魅力。

还有人觉得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的一个笔名。不过呢,这也就是猜测,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文学创作里使用笔名是惯有的事儿,但不能光凭猜测就判定人家的身份。

脂砚斋的身世,以及他和曹雪芹的关系,在以后的日子里,还会跟块大磁石似的,把红学迷们吸引过来不停地琢磨。他的那些批注,就跟宝贝箱子周围的雾一样,等人去拨开。

批注有助理解《红楼梦》

脂砚斋的批注引发的身份之谜,只是其批注的附带作用。其批注颇具史料价值,给后人研究《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和时代背景,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就好比他透露的后文情节,像“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原本给删了的故事,经他这么一指点,就跟揭开了一层神秘的蒙布似的,让人瞅见藏着的秘密。秦可卿跟贾珍那复杂的关系,在批语里慢慢清楚起来。对于深入琢磨人物形象和故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脂砚斋对文本的精彩赏析和点评,就像灵动的音符在书里蹦跶,恰似一群活泼的小精怪,给那沉闷的文字带来了生机跟活力。他对文本情节、人物心理,还有对话的解读,就跟一位有能耐的引路人似的,领着读者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让读者更清楚地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体会到《红楼梦》对细节的刻画与处理的高妙之处。那细腻的笔触,仿佛让人走进了一座绚丽多彩的艺术大殿,更能领略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再说说他在批语里对人物形象的深刻批评与剖析,就跟一位能看透人心的智者似的,仿佛能瞅见人们灵魂深处的秘密。他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评价,帮着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就拿对贾宝玉的各种解读来说吧,能让读者更立体地感受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不过,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脂砚斋的批注并非十全十美,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脂砚斋的批注带有主观色彩,他在批注的过程中难免会受个人情感跟立场的影响。有时候他会过度解读某些情节或者语句,并加上太多个人的理解。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读者对原文的客观理解。对于林黛玉的一些行为和言语,脂砚斋可能因为喜欢她,在批注里就过于美化或者强调某些方面,容易让读者忽略了林黛玉性格里其他复杂的层面,恰似一位偏心的裁判,光看见自己喜欢的选手的优点,却看不见其他选手的精彩表现。

再者,脂砚斋所处的时代背景跟文化环境也限制了他的批注视角。他的一些观点和评价可能受当时社会观念、道德标准的束缚,没法完全跳出那个时代的局限去看待《红楼梦》里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比如书里一些涉及到男女情感、恋爱等方面的描写,脂砚斋的批注可能没法从更现代的角度去解读和分析,就跟一位古板的老学究似的,理解不了年轻人的浪漫跟激情。

在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方面,脂砚斋在批注里对《红楼梦》艺术手法的分析和强调,像对细节描写、人物塑造、情节架构等方面的精彩点评,给后世的作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跟学习的例子,有助于提升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水平。就跟一座文学的宝库似的,给后人提供了无尽的财富。

脂砚斋有可能看过真正的《红楼梦》全本,甚至还参与了创作过程。这就让他的批注更能贴近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和思路,对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等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提供很多内幕性的信息和见解。就跟一位亲密的伙伴似的,知道创作背后的故事,恰似一位忠诚的朋友,陪着作者走过创作的旅程。另一方面,脂砚斋的批注数量多,内容丰富,不光有对情节的补录,对文本的赏析,还有对人物的批评等,涵盖的范围极广,给读者理解《红楼梦》打开了新的窗户。

存世有多个版本

与脂砚斋相比,其他人的批注在数量、深度和广度上相对有限。脂砚斋的批语比较随性、真切,常常流露出他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跟读者形成一种比较亲近的交流,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他跟《红楼梦》之间的紧密联系。恰似一位亲切的邻居,在茶余饭后分享着自己的故事。

不过,脂砚斋的批注可不止一个版本。每一个版本都仿佛是一颗独特的星星,在文学的浩瀚夜空中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最有名的版本是甲戌本,又叫脂铨本、脂残本。书名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在存着十六回,那卷首的凡例五条,就跟古老的谜语似的,领着后人去探寻《红楼梦》的奥秘,恰似一道神秘的谜题,吸引着人们去解开。它的祖本是乾隆二十九年甲戌抄本,第一回那“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的字样,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神秘印记,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己卯本,又叫脂怡本、脂馆本。书名也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原来存着三十八回,是抄配而成的,所以也叫脂配本。它就像一幅由岁月之手精心拼凑的拼图,虽然不完整,可别有一番韵味,恰似一幅残缺的画卷,却有着独特的美感。

己卯本和后来发现的残抄本,就跟被时光遗忘的宝贝似的,静静地等着人们去发现它的价值,恰似一颗被埋起来的宝石,等着人们去挖掘。这宝石会不会是神秘的宝藏的钥匙呢?

庚辰本,又叫脂京本。书名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在存着七十八回,分八册,其中十七、十八两回没分开。封面题着“庚辰秋月定本”,是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抄本。

它就跟一部厚重的历史典籍似的,承载着岁月的沧桑跟故事,恰似一位沧桑的老人,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庚辰本成了众多学者研究《红楼梦》的重要依据……这背后会不会有神秘的使命在等待着被揭开呢?

这些不同版本的脂批本,就跟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似的,共同构成了《红楼梦》研究的丰富宝藏,恰似一座绚丽多彩的花园,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每一个版本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和魅力,给后人研究《红楼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就跟一本本珍贵的书籍似的,给人们提供了知识的源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