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鼓重槌 杭州萧山“百千万”工程亮相“开年第一会”
(通讯员毛越、周少伟)1月29日,杭州市萧山区召开高质量发展暨“百千万”工程推进大会,吹响纲举目张、坚定不移抓经济谋发展的集结号,要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的新征程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开年第一会”,往往是谋划新篇章的部署会、动员会,决定了新一年工作冲刺的方向,也关系着冲刺发力的后劲。这一会议往往具有“风向标”的作用,是外界透视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萧山区一如既往将“开年第一会”聚焦在了高质量发展上,既是对省市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又传递出了抢占先机开新局的强烈意愿。
新的一年,萧山将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此为抓手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百”,就是实施重大项目招引专项行动,实现百亿元产业项目零的突破;“千”,就是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专项行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00亿元以上;“万”,就是实施万亩要素保障专项行动,腾换土地1万亩以上、新增用地5000亩以上。
这是打好经济翻身仗必须要打赢的硬仗。萧山正处于“县域经济”到“都市经济”转型过渡期,实行“体制不变机制变”的“兵团化会战”后,四大平台首位度、贡献度明显提升,贡献了全区约4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但镇街经济体量仍占六成,要打赢经济翻身仗,镇街必须有所作为。而“百千万”工程中的“万”正是紧扣这一难题,强化要素保障,一体推进“腾笼换鸟”和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简单来说,就是让‘跨乡镇’土地指标调剂真正落地,进一步破解‘土地碎片化’问题,加快形成集聚的连片开发工业用地。”萧山区发改局相关人士表示,萧山地域面积大、平台镇街多,招引来的项目如果零散分布,最终又会绕回“镇镇冒烟、村村点火”的发展老路,难以实现链式集聚。
当然,“平台带动全域”仍然是萧山打赢经济翻身仗的“第一策略”。这方面,萧山“开年第一会”同样释放出诸多信号。比如,“兵团化会战”中的“八大兵团”蝶变优化为“六大兵团”,萧山科技城和桥南兵团整合为江南科技城“兵团”,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涉及的湘湖和三江创智新城兵团整合为湘湖·萧滨合作区“兵团”。业内人士表示,“‘兵团化会战’机制的核心逻辑,在于提升单兵作战实力,做到各个都是拿得出手的精兵强将。而现在,‘兵团’机制进入强强联合的新阶段,融合发展、协同赋能、耦合共生,组成打赢翻身仗的集团军。”
可以说,上述两大改革,将使“镇街+平台”发展模式跃升至更高层面,以星星之火形成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燎原之势,由此走好平台带动、产业联动、创新驱动的发展新路子,加快实现萧山从“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变。大会现场,多个发言频繁提到的“中国视谷”建设正是这一合作模式的典型代表。依托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萧山将以湘湖·萧滨合作区“兵团”的“整体作战力”,纵深推进“萧滨一体化”,联合闻堰、戴村、义桥等镇街,全力建设杭州“中国视谷”核心区。
“萧山是传统工业强区,但在整体经济向以数字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转型时,依赖于规模扩张的传统产业红利渐失。在‘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的进程中,萧山应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借助外部的力量,让更多资源落地、更多要素集聚。”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认为,乘“视”而上,打造“中国视谷”核心区,是萧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赛道选择,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多级政策叠加,突破县域经济发展“天花板”,形成国家级的战略平台。
当日,萧山还正式发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48条政策,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围绕打造链式产业集群、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和打造良好产业生态“三大目标”,着力打造“2+3+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4”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政策中频繁提及“亿元级”补助,足以体现政策之实、含金量之高。比如,对重大集成电路项目研发投入和设备投入,最高补助1亿元;对大力招引的院士专家领衔顶尖项目,最高补助1亿元等。
接下来,萧山还将出台加快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形成多跨协同、同向发力的政策体系。
20年前,萧山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雄踞全国县市区之首,当时的市委市政府在“新年第一会”上隆重表彰贡献企业,赠送宝马轿车寓意“宝马赠英雄”;20年后,站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重大节点上,全省正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这一次,萧山要以“百千万”工程为重点突破口,吹响再燃激情、再展雄风、再创辉煌的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