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训格】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家风故事

2023-01-29 15:49:06 - 工银私人银行

【百家训格】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家风故事

【百家训格】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家风故事

【百家训格】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家风故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百家

训格

【百家训格】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家风故事

【百家训格】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家风故事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古徽州的一首童谣。

古徽州地区山高地少,为了生计,男孩到了十三四岁就被父母给送到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等地学徒。古往今来,那块土地上有多少少年走出山丘已经无法统计,最后能衣锦还乡的不过寥寥几人。

小伙计、学徒、朝奉、账房、掌柜的,这是很多徽州孩子成长的阶梯,不是每个人都能青云直上。可无论条件再苛刻,成长的道路再艰难,在无数的徽州少年中总有出类拔萃的。

其中就有那么一个少年,他因为勤劳、善良、聪明、能干而获得较快的成长,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他积累了2000万两的身家,是名副其实的“大清首富”,更为重要的是,他因为对国家有功,清廷赏赐他一件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这样的殊荣在满清一朝只此一位,他就是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

跟大多数成功的徽商一样,胡雪岩身上有很多共性的优秀品质,如孝顺、勤奋、聪明、刻苦等,这些都来自传统的家风,此外,胡雪岩还从传统文化里汲取营养,将中华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转化成为人处世的具体行动。据说,胡雪岩非常喜欢的一副春联就是“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百家训格】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家风故事

【百家训格】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家风故事

研习“红顶商人”胡雪岩的资料,

可以发现他有三个方面做得非常突出:

成全到成就

即通过成全别人到成就自己。从出门当学徒,到最后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胡雪岩一生都秉持着先人后己的做法。在杭州,还流传着很多关于胡雪岩的为人打伞故事。下雨天出门,胡雪岩看见没有带伞的人,他会主动地给别人打一半,久而久之,他下雨出门,有熟人也会主动地为他打伞。当然,这都是小事。

台湾作家高阳的小说《胡雪岩全传》里介绍了胡雪岩人生的第一次崛起,那是他私下里资助“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这个大胆的举动导致被赶出钱庄,后来,王有龄奉旨署理湖州知府一职,不久后调任杭州知府,胡雪岩就开始发达了。胡雪岩资助王有龄的方式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胡雪岩早期帮助过王有龄一定是事实。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之后,对胡雪岩感恩图报,鼎力帮助胡氏的“阜康钱庄”。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

太平军围困杭州城,胡雪岩为王有龄从上海和宁波购买粮食和军火。可惜,王有龄最后还是没有摆脱杭州之困,接替王有龄的左宗棠原本带着偏见来到杭州的。没想到,胡雪岩在左宗棠面临军需困境的时候,毅然决定把自己收购的粮食捐献给左宗棠的大军,由此赢得了左宗棠的信任。

左宗棠出兵西北的时候,胡雪岩不仅为大军提供“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免去了士兵水土不服之虞。此外,胡雪岩在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不得的情况下,以个人名义向外国银行贷款资助军需。假如没有胡雪岩的财政支持,也就没有左宗棠在新疆取得的丰功伟绩。

因为成全左宗棠的关系,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分店达20多处,遍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余万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成为大清官商唯一人。成全是人终生必修的课题。纵观胡雪岩的一生,很少看到他在为自己做什么,看到的都是他在成全别人。

戒欺成戒律

胡雪岩从商思想的核心就是“戒欺”。他信奉“是乃仁术”“真不二价”“顾客乃养命之源”等经营理念。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胡雪岩在杭州建立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这个堂号的名称便来自“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传统教诲。

在胡庆余堂里有很多牌匾,这些牌匾大多是向顾客介绍药品的出处,或者胡庆余堂国药号的服务宗旨。可有别于别的地方,胡庆余堂里有一块匾是向内悬挂的,因为这块匾额是让内部员工学习用的,这块匾上写着“戒欺”二字,也许为了解释,或者是强调,胡雪岩亲笔写就:“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唯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要求药材必须精挑细选,药品制作必须精益求精,最重要的是药品价格童叟无欺。如胡庆余堂出了一味急救药叫“局方紫雪丹”,按照古方记载,这味药的最后一道工序必须用金铲银锅,胡雪岩真的不惜血本,让能工巧匠铸造了一套设备,专门制作紫雪丹。

自从胡庆余堂成立,戒欺便成为该药店的戒律。戒欺即诚信经营,这样的戒律一直被胡庆余堂的员工所传承,即便时光过去了140年,戒欺的训示一直胡庆余堂员工亘古不变遵守的戒律。从建立到今天,胡庆余堂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馀堂”之称。

积善到积德

积善是胡雪岩毕生的追求,无论处于事业的哪个时期,一心向善都是胡雪岩热衷从事的活动。太平天国兵败杭州城以后,胡雪岩设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尤其是他功成名就之后,这样的义举处处可见,他在杭州城修建钱塘江义渡,方便上八府与下三府的交通,设船并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他会根据全国各地受灾情况进行义务赈灾。遇到灾荒年份,他不仅会周济灾民,且会为灾民提供药物,帮助他们度过灾荒,由是,他获得了“胡大善人”的称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胡雪岩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创建的胡庆余堂一直存续着,从建立到现在,胡庆余堂以自己的货真价实及不二价格,不知道赈济了世间多少苍生,这样的功德原本不是一个人的举动,可胡雪岩就是一个人做了,且做成了一个百年的功德,流芳百世。

作者简介:朱晔,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出版文学类著作《理说宋朝》《银圈子》《一乡一世界》等七部,作品散见于《文艺报》《金融时报》等报刊杂志,字数超300万字。

【免责声明】:本篇由《现代商业银行》杂志社供稿,文章底部的“相关阅读”“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板块(如有)为微信平台推送的延伸阅读,非工商银行发布,工商银行对其内容、观点、结论等均不承担责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