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企业东方空间完成近6亿元B轮融资 山行资本、民银国际等多次入资 创始人之一是清华毕业90后

2024-01-29 15:52:00 - 财联社APP

《科创板日报》1月29日讯(记者李明明)近日,东方空间宣布完成近6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由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博华资本管理)、申银万国投资、洪泰基金、新鼎资本等新机构投资,老股东山行资本、民银国际、鼎和高达等继续跟投。

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原力-85”百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发与生产工作,并加速“引力二号”中大型可回收液体运载火箭研制。

东方空间CFO史圣卿对《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2024年还将持续融资,投入研发,按照“固液并存、循序渐进、有效迭代、系统创新”的发展思路,用2年左右时间实现“引力二号”首飞。“引力二号”将采用东方空间自研的“原力-85”发动机,该型发动机已于2023年12月完成半系统热试车,预计将于今年一季度完成全系统试车。

成立4年5轮融资超17亿元

东方空间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运载火箭和新型空天运输工具设计制造服务公司,主要产品为“引力”系列运载火箭。

今年1月11日,由东方空间自主研制的“引力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点火升空,将云遥一号18星~20星3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引力一号”火箭首次飞行,创造了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火箭等纪录。

关于“引力一号”的发射,炬目资本创始合伙人顾天鹏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其主营产品固体火箭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大规模、便捷、低成本的发射服务模式和固体燃料使用、海上发射,这也是未来的航天市场发展趋势。此外,作为中国本土的民营企业,“引力一号”火箭印证了中国航天业的自主创新实力,但和国外的领先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关数据显示,商业航天赛道上,2023年全球年度发射达222次,其中美国SpaceX占全球全年发射数量的44%。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全年共有67次发射任务。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东方空间成立以来,经历了5轮超17亿融资。

2020年12月,公司开启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宇航航天产投。

2021年6月,开启4亿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经纬创投、红杉中国、无限基金等。

2022年1月,开启近3亿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和玉资本、鼎和高达、云九资本等。

2022年5月,开启4亿A轮融资,投资方为山行资本、鼎和高达、民银国际等。

上述融资中,山行资本、民银国际共投资两次,鼎和高达参与了三轮融资。

山行资本合伙人朱思行表示,引力一号首飞成功入轨,对公司乃至行业都是一个里程碑,创造了多项突破性的成果。非常看好引力一号的后续商业化运营,也十分期待引力二号进一步的研制进展。

90后连续创业者

关于为何能获得多轮大额融资,东方空间CFO史圣卿认为,公司目前具备几方面优势:团队方面,东方空间具备国内商业航天火箭企业中综合能力很强的团队配置,团队由AI芯片行业成功创业者、火箭型号技术专家等组成。

产品方面,东方空间首款火箭“引力一号”是中国目前运力最大的民营商业运载火箭,将发射成本降低至国内商业航天领先水平。

此外,东方空间从2020年成立之初,就着力打造中大型运载能力的“引力”系列火箭,通过战总装厂和发射场集聚布局,建设“一站式”海上发射模式,在具备更高发射频次潜力的同时,也为后续海上回收奠定基础。

记者了解到,东方空间有四位年轻的骨干创始人,分别为:姚颂,90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布向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其曾任科技一院一部总体主任设计师,零号指挥组织开展运载火箭应用发射,多次一箭多星商业发射任务方案;魏凯,毕业于中北大学;彭昊旻,毕业于清华大学。

东方空间并不是姚颂第一次创业,92年出生的他是连续创业者,身兼硬科技创业者和投资人双重身份。

2016年,姚颂与清华师友一起创办了深鉴科技公司,投身AI芯片创业,此后公司被芯片厂商Xilinx以3亿美元价格收购,深鉴科技成为中国AI行业风投退出第一单。

随后,姚颂兼职担任经纬中国的风险合伙人,姚颂在经纬中国接触了大量的商业航天项目。同年,作为创始合伙人发起成立SEEFund无限基金,投向集成电路、智能工业、新材料与新能源等领域。

2019年末,国家发布卫星互联网规划。姚颂看到了机会,他认为中国将大规模发射卫星,前景无限。于是在2020年,姚颂二次创业,“跨界”进入商业航天,担任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联席CEO。

从AI芯片领域转型航天,相比传统航天人,姚颂的思维更加天马行空。他认为,中国航天产业已发展了60多年,在传统结构设计、总体设计、气动设计等方面,已经做得足够好。而中国商业航天企业要撬动行业天花板,除了国内已有的技术优势,还要赋能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