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考古70年硕果累累 是“全国城市考古的一面旗帜”

2023-11-29 06:20:00 - 羊城晚报金羊网

羊城晚报讯记者文艺、实习生洪倍佳报道:2023年,是广州开展大规模田野考古工作70周年、南越王墓发现发掘40周年、南汉二陵考古发掘20周年。11月28日-29日,“新时代考古:保护、研究、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会议邀请全国各省、市文物局,高校及科研院所,省、市级考古研究院所、博物馆领导及专家学者70余人齐聚羊城,共同交流新时代城市考古重要发现、考古遗产保护与展示利用、公众考古与考古成果传播等方面的成绩和经验。

“极大提升广州形象”

广州是中国受现代考古学思想影响最早的地区之一。1953年初,广州西村石头岗基建施工发现古墓葬,考古人员随即进场清理,由此揭开了广州大规模田野考古的序幕。1953年因此被视为广州现代考古的起点。

70年来,以麦英豪先生为代表的几代考古人奔走在建设工地,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发掘了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北京路千年古道、南汉二陵、北宋西村窑等一批重要考古遗址,抢救和保护了“蕃禺”漆奁、“文帝行玺”金印、汉代金饼等精美文物,也留下了一段段生动、鲜活的“考古”记忆。

南越国宫署遗址(1995)、南越国御苑遗迹(1997)、南汉二陵(2004)获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于2021年被评为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广州汉墓》《西汉南越王墓》在文物考古界和秦汉史研究领域影响深远。凭借显著成绩,广州被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誉为“全国城市考古的一面旗帜”。

本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英民称赞道:“我特别佩服广州考古人,通过70年的考古工作保护下了如此丰富的地下考古资源。在广州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北京路千年古道等依然保留了下来。应该说极大地提升和重塑了广州的城市形象,这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

研究阐释是重点

“新时代考古:保护、研究、传承”学术研讨会紧扣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各省、市文博单位代表围绕新时代城市考古重要发现、考古遗产保护与展示利用、公众考古与考古成果传播等议题进行交流探讨,会议共设22场专题分享。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强禄表示:“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搭建一个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一起把未来的城市考古,尤其是考古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做得更好。”

对于广州考古工作未来的重点,张强禄认为:“除了基本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我们将加大考古成果的整理研究工作,要讲好故事,必须是在深入研究与阐释的基础上。”

孙英民对广州文物考古工作的未来发展提出期望,他说:“一是增强城市考古和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的学术导向,适时开展主动性考古工作;二是加快资料整理,加强学术研究,推动出版一批高质量的考古发掘报告和研究成果;三是利用好遗址博物馆的平台,不断创新考古成果的展示、传播形式,积极开展公众考古工作。”

本次会议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历史学系联合举办。

编辑:聂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