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维权女车主索赔500万法院判2000,有人同情特斯拉了

2023-11-29 11:01:00 - 鱼眼观察

向维权女车主索赔500万法院判2000,有人同情特斯拉了

文|熊志

近日,特斯拉诉“上海车展事件”车主名誉权侵权一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西安李女士名誉侵权责任成立,须向特斯拉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2000元,同时承担2万元车辆鉴定费。经鉴定,涉案车辆不存在刹车问题。

闹得沸沸扬扬的特斯拉车展维权事件,最终只需要2000元赔偿了事?该案的法院判决出来后,很多网友直呼看不懂。

2021年4月,因为驾驶特斯拉发生交通事故,西安李女士同河南张女士,身着带有“刹车失灵”字样服装,在上海特斯拉展台大闹维权,一时间成为舆论焦点。随后双方开启了诉讼官司,特斯拉一审要求李女士赔偿500万元,数额相当巨大。

向维权女车主索赔500万法院判2000,有人同情特斯拉了

2021年上海车展维权事件

在最核心的问题,也即出事的特斯拉是否存在刹车失灵故障这点上,法院的判决显示,鉴定结果为车辆正常有效,无故障。这意味着,当事人李女士关于车辆故障的说法,以及基于此大闹展台的维权,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

车展维权事件,给特斯拉造成的品牌伤害毋庸置疑。法院判决李女士名誉侵权责任成立,要赔礼道歉,这是为过度维权埋单,也是维护企业的正当诉求。

但正如网友所质疑的,特斯拉索赔500万元,最终判决李女士只用赔偿2000元,在法律层面到底是基于何种依据或者考虑?侵权成本是否太低?会不会纵容其他车主,有诉求得不到解决就去闹一闹?

如果从名誉侵权的程度来看,此次案件的负面影响并不小。

首先,维权的场合是车展,是企业品牌宣传的重要场合;其次,李女士的维权手段,拉横幅、喊口号、使用侮辱性言辞,明显超出了合理合法的范畴;再者,此事在舆论发酵后,引发全网关注,加深了刹车失灵和特斯拉的形象绑定,多少影响到了消费者的品牌认知。

对此,法院方面也提到,“给特斯拉的企业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社会评价降低,经济损失严重,应认定已损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应承担侵权责任”。

相对于此事造成的巨大影响,2000元的赔偿额度,明显和大家的认知有些偏离。抛开对品牌的偏见,在此案上就事论事,李女士的侵权行为,既然确凿成立,且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000元的赔偿判决,恐怕很难起到引导大众依法维权的警示目的。

这当然不是给特斯拉站台说话。就像有网友质疑,特斯拉之前索赔500万元,同样有狮子大开口的嫌疑。法院要做的是依法审批,依据侵权程度确定赔偿,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特斯拉有没有权利开出高价索赔额度?在法律上,它当然有。现在的问题是,一纸判决下来之后,特斯拉和维权女车主双方谁都不服。特斯拉方面表示,“经司法评估机构评估特斯拉订单及商誉损失高达上亿元”,2000元的赔偿堪称杯水车薪,所以要继续上诉。

而另一部分网友认为,法院既然只判李女士判赔2000元,说明特斯拉多少还是存在问题的,所以反过来指责法院拉偏架,不为弱势的消费者说话。

既然法院认定特斯拉刹车没问题,李女士侵权成立,那么侵权责任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是否只值2000元,确实应该有更进一步的说法。

法律既不能拉偏架,一屁股坐到企业那一边,同样不能因为企业家大业大,就对其遭受的失实诋毁,采取从轻发落的判罚,导致侵权程度和惩罚力度不匹配,变相纵容一些无理取闹式的非法维权,形成对企业不友好的氛围。

就在这两天,“成都一特斯拉连撞11车”,再次引发全网关注,引来了不少关于刹车失灵的讨论。在舆论场上,特斯拉作为外资品牌,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存在。每次一事故,一旦出现刹车失灵的标签,舆论场基本都是争吵撕裂。

而2021年的“上海车展事件”,可以说是近年来影响最大的一起维权事件,这样一起全民关注的焦点案件,大家都在等一个权威结论,一锤定音。

既然进入了司法程序,就应该判得明明白白——真相是什么,到底谁侵权了,判罚的依据又是什么……只有将焦点问题交代清楚,才能打消公众疑虑,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才能引导公众依法维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