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火了一年,记者们的使用情况如何呢?

2023-11-29 12:45:48 - 市场资讯

转自:鲸平台

今年年初ChatGPT概念引爆后,传媒业关于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媒体机构在探索如何使用AIGC提升新闻传播效率,记者则焦虑自己的职业未来,时刻关注AI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AIGC火了一年,记者们现在的使用情况如何呢?日常工作中使用AI进行辅助的效果如何呢?

近日,针对这一话题,鲸平台采访了10位来自不同媒体的记者。小鲸发现,除了3名记者明确表示“不使用”外,其他7名记者均有尝试过ChatGPT或类似工具。在7名使用过的记者中,过去一周使用过的人只有3名,其他人均因各种原因不再使用。

鲸平台在针对10名媒体记者的采访中发现,记者在使用ChatGPT或类似工具时,常用的功能有三项,但使用体验均不太好。

常用功能一:找寻补充材料

对于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功能之一在于可以高效的帮助记者收集和整理信息,减轻记者的工作负担。

但记者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我曾经尝试过用AI找资料,但找到的资料没有搜到信息来源,就再也没用过了。”这名记者补充道:“我们对真信源的要求太高了,没有依据、或者说没有权威媒体报道过的,不能随意使用。”

11月28日,小鲸曾尝试运用AIGC大模型工具查询“今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新闻是什么?”给到的回复是一周前的一篇《人民日报》头条文章。在采访过程中,有记者提到:“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时间,我已经完成稿件写作了。”

其次是无法发挥信息补充作用。有记者讲到:“我在运用AIGC的过程中,输入关键词查出来的内容,甚至是我以前写过的文章。并没有起到补充信息的作用。

常用功能二:速记、录音内容整理

速记和采访录音的整理往往是一项耗时又乏味的工作,能不能交给AI来完成呢?在接受采访的10名记者中,有2名记者表示使用过这一功能。

“我使用ChatGPT来辅助整理速记内容,使用后我的感觉是,形成文章不够便捷。”

此外,有记者表示,“我使用的大模型平台内容审核过于严格,在处理采访录音的时候,显示该录音违反了法律,不能使用AI进行整理。”

小鲸发现,在运用AIGC进行文字整理时,有的大语言模型设置了字数限制,在对话框中无法输入过长的文字内容。

常用功能三:文章润色

在接受采访的记者中,有记者讲到,他会运用AIGC进行文章和标题的润色。在琢磨一些语句时,会考虑听听看AI助手的建议。但也有记者表示,AI写作的文风非常像一篇报告,“首先、其次、最后、总之……”等词汇是AI写作时经常运用的。

AI生成的文字内容究竟能不能更优美一些呢?小鲸注意到,不久前,一篇名为《机忆之地》的小说在江苏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或许可以给记者提供一些借鉴。

根据媒体报道,作者用了3个小时,与AI对话66轮。在对话过程中,AI生成了约43061个字符,作者从中复制出5915个字符。最后形成了参加大赛的《机忆之地》3.0版。

小说作者清华大学教授沈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篇小说从笔名、标题、正文到配图都由AI完成。而在未提前知会评委的情况下,6位评审专家中仅1人看出了这篇小说由AI所作,还有3位评委为它投票推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