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居民环境健康素养监测结果发布,说明哪些问题?

2023-11-29 16:32:16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2年中国居民环境健康素养监测结果。从监测结果来看,我国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的12.5%提升至2022年的18.8%,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

环境健康素养,是公民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风险防范必要知识,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并具备一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行动能力。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是健康中国行动的主要结果性指标之一。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公众建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目前,我国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笔者认为,应参考监测结果,从补足短板做起,进一步提升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

比如,监测结果显示,城乡居民之间的环境健康素养水平差距较大。2022年,我国城市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为24.9%,农村居民为14.2%,城乡差距从2018年的8.8个百分点扩大至2022年的10.7个百分点,这与新农村建设发展水平是不相符合的。笔者在农村地区工作时发现,近年来“物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经济繁荣、设施完善成为常态,与此同时,“人的新农村”建设却相对滞后。“人的新农村”就包含了良好的人居环境、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各地在让农民富起来的同时,也应结合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注重环境健康素养方面的提升。

环境健康基本知识的缺乏是影响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的又一主要因素。2022年居民环境健康基本知识的素养水平仅为14.1%。笔者调研时发现,大多数公众都知道环境影响健康,但却说不清到底如何影响、有多大影响,因此很难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环境健康基本知识的普及可采取多种有趣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如上海市2022年推出的《上海市民健康公约》问答漫画版,用漫画对公众日常生活提出“八不十提倡”的建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地还可在新媒体上,通过有奖问答的形式,鼓励公众学习了解环境健康基本知识。知识决定认识、认识决定行动,居民环境健康基本知识素养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促进环境健康素养水平提升。

世界卫生组织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环境因素占比达17%,而保健设施仅占8%。这说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国有不少长寿村,凭借其良好的自然环境、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而闻名。可以对长寿村的环境治理经验以及各种生活方式开展深入调研,弄清楚、搞明白影响公众健康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并进行着力改善。研究取得的成果要及时向公众展示,引导居民认同绿色发展理念、了解环境健康风险防范知识、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原标题:补短板提升环境健康素养水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