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吕进:趣说川渝文化

2023-11-29 22:00:35 - 重庆晚报

巴蜀其实从古及今就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行政区划的变化,并不能从文化上把巴(重庆)和蜀(四川)截然分开。川菜、川剧、川妹子、川江号子、中药材的从川贝、川芎都既属于四川,也属于重庆。重庆的几所知名高校至今也没有改名,仍然叫四川外国语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

巴蜀文化是由巴文化和蜀文化组成的区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很自然,巴文化和蜀文化就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同质性。最相似的就是巴蜀文化都“不是东西”:不管四川还是重庆,它的文化既不是典型的东部文化,也不是典型的西部文化。

巴蜀地处偏远,和文化权威和文化新潮就若即若离,巴蜀文化就较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带来自由的创造空间和纯净的心理空间;它的边缘性引导出文化的自在性,总能洋溢一分一寸的年轻,放飞自己的文化风格。

东部文化的前沿性、时尚性,以及同时夹杂而来的浅薄和玄怪,在巴蜀文化这里影响不大。巴蜀文化不太追风赶潮,它在四川盆地里自娱自乐。过分先锋的东西在这里市场有限,寿命短暂。

西部文化的边缘性,以及夹杂而来的抱残守缺,在巴蜀文化这里影响也不大。巴蜀文化对于外地、外国的东西比较少见但不多怪,并不排斥和歧视。相反,巴蜀文化往往喜欢把玩异质的“希奇”东西,并且从中吸取养分。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向度,就构成巴蜀文化的守常求变的基本品格:稳健的先锋,或者,先锋的稳健。川菜,在稳定的麻辣口味中,又增添着异域的成分,不断推出新派川菜;方言,在保持风趣幽默的西南官话中,又不断纳入新的词汇;川剧在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弹戏和民间灯戏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但又不停地在唱腔、舞美、灯光等诸多方面吸纳其他剧种的元素。

在文化上,四川和重庆很难完全划开,就像人们说的那样:川渝一家。但是细细观察,这一家子也有区别。在饮食文化上,川渝都喜欢麻辣,但是,其实川更喜欢麻,而渝更喜欢辣;川爱好喝花茶,渝流行喝沱茶。在语言上,川渝都属西南官话,其实四川话更软,语句更长,女孩说话更嗲。重庆话更硬,语句更短,更直接。有些词语也不同,比如,四川话说“巴适”,重庆话说“安逸”;四川话说“加油”,重庆话说“雄起”;四川话说“丢人”,重庆话说“脏班子”;四川话说“下雨”,重庆话说“落雨”,等等。

《华阳国志》说:“巴出将,蜀出相”,从根本上道出了四川文化和重庆文化的区别。四川文化有文的品格,柔的品格;重庆文化有武的品格,刚的品格。

夜雨|吕进:趣说川渝文化

重庆在远古是巴国。《山海经》说:“西南有巴国。”巴国多为穷山恶水之中,陡山险川,爬坡上坎,逢山开洞,遇江架桥,造就了巴人负重自强、尚武敢为的文化性格。在山里不可能种田,以狩猎去获取食物,和野猪老虎之类的搏斗,所以巴人性格火爆,重群体讲义气,急躁爽直。

巴地民风彪悍,巴军能征善战。周伐殷,以巴人为冲锋之兵;秦依仗蜀之财富与巴师之劲勇扫荡六合;西汉刘邦用七姓巴人还定三秦;东汉也依仗巴人驱杀西羌,从而解除了西羌对王朝的严重威胁。巴人之善战,被羌人号为“神兵”。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同样被巴人长久阻于重庆合州防线,大汗蒙哥也死于钓鱼城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巴出将”就不奇怪了。巴蔓子、甘宁、秦良玉、刘伯承、聂荣臻、杨尚昆等等都是一代名将。

和重庆相比,成都是一个大平原。蜀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内陆农业文化,她的肇始、发展,与治水有密切关系。古蜀不仅有以大禹治水、李冰治水着称的农耕文明,而且有发育较早的工业和商业:是世界最早的天然气开采地、是世界雕版印刷术、世界纸币、世界盖碗茶文化的起源地。

自李冰修都江堰之后蜀地就成为天府之国,养成了休闲、安逸、绵软的风气。衣食无忧,就有时间读书,从事文化活动,“蜀出相”就是自然的事情了。蜀地文风兴盛,多出相才等文人雅士,在文学上,司马相如、李白、杨慎、苏东坡、郭沫若、巴金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字。

文明求同,文化存异。一个地区总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它为居民提供心理定位,为地区塑造文化形象。

地区的现代化正在吞食地区的个性化,但是相似性无法满足人们对世界的多样性、多彩性、多元性的向往。纽约成为纽约,除了它的现代化,还因为它的包容的文化性格;伦敦成为伦敦,除了现代化,还因为它的贵族的文化性格;莫斯科成为莫斯科,除了现代化,还因为它的艺术的文化性格。所以,四川文的、柔的文化品格和重庆武的、刚的文化品格,都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实现川渝共建的宏图里,应该保持和发扬光大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