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浦河看长三角示范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

2023-11-29 22:30:34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近,人文相亲。四年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生态+”和“+生态”的发展模式,着力减量、增容、提质,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初冬时节,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太浦河上,一只白鹭轻波水面激起阵阵涟漪,太浦河两岸的树木枝繁叶茂,远远望去宛如一条“时光隧道”……这是今日太浦河的寻常风景。

从太浦河看长三角示范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

一条河流因西接太湖,东注黄浦江,被命名为“太浦河”。作为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太浦河的发展变化,也见证了示范区的生态之路。

制度创新

实施联合河湖长制

太浦河全长57.2公里,流经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是太湖流域洪水外排主要通道之一,也是太湖向上海、嘉兴等下游地区供水的骨干河道。

然而,上世纪90年代起,因对太浦河的定位不一,治理也存在分歧。比如,上游吴江将太浦河定位为泄洪通道,两岸周边遍布纺织企业,因地势原因,企业排污最后汇入太浦河,而下游的嘉善和青浦,却将太浦河定位为饮用水水源。“一河三标准”,又受限于行政壁垒,给治理带来了难度。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成立,为三地联手治理太浦河带来契机。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太浦河周边及沿岸地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岸线综合治理。

从太浦河看长三角示范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

2020年9月30日,沪苏浙两省一市生态环境、水利(务)局(厅),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以及示范区执委会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围绕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一河三湖”等重点强跨界水体,三级八方大胆试、勇敢闯,突破行政壁垒,积极探索省际交界河湖联保共治新经验。

《联保方案》印发后,两省一市河长办即建立示范区“一河三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合河湖长制,其中太浦河(含汾湖)建立区(县)级河长3名、镇级河长7名、村级河长20名。

今年4月,执委会和两省一市河长办、水利部太湖局联合发布《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的制度刚性。依托联合河湖长制工作规范,两区一县河长部门持续紧密对接,从项目协同走向一体化制度创新,在治理上深化联保制度。

联合执法

完善统一监测体系

一河跨两省一市,如果出现环境违法问题怎么办?两区一县生态环境部门根据《联保方案》联合出台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方案,每年制订联合执法工作计划,并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排污单位、邻避问题、跨域信访投诉、污染隐患问题,以及重大活动环境保障等方面,开展一系列联合执法行动。

2023年3月22日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两区一县水行政执法人员对太浦河、火泽荡、汾湖开展联合执法巡查活动,对沿线的乱占、乱堆、乱采、乱建等河湖“四乱”情况进行巡查。

在生态环境执法方面,依托示范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先后就强化太浦河水环境协同保护,联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和专项执法巡查,对印染、纺织、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执法。

2020年以来,两区一县还共同编制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环境监测联动工作方案》,两区一县生态环境监测部门落实《工作方案》要求,不断推进示范区重点区域水质联合监测,联合制订《地表水手工监测网络优化实施方案》,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联动监测机制。

从太浦河看长三角示范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

2023年8月20日,在太浦河金泽水源湖点位,两区一县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共同对太浦河断面进行联合水质监测。同一套监测指标、同一个监测频次、同一套评价标准、同一个评价方法,再加上两区一县监测人员同时在场,确保了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全面。监测结果多方共享,示范区水生态环境协同监测的长效工作机制初步成形。太浦河上下游监测数据汇点成面,成为展现示范区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

从太浦河看长三角示范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

从太浦河看长三角示范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

下一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夯实生态环境基底,持续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构建形成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自然生态格局,打造生态与发展相得益彰、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多元化协同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新体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