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论“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大抓手
转自:河北新闻网
中国是首个将数据确立为生产要素的国家。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要提升数字化转型水平,企业需要深度认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型价值效益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认知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运营的底层逻辑变化,将焦点从当前的业务和产品转移到数字能力的打造和提升,不断提升有效开发利用数据的能力,打造良好的转型生态。
在具体策略方面,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有四个抓手——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干事有方法、变革有团队。
胸中有全局,就是以诊断对标绘制蓝图。
诊断对标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抓手之一。通过全面诊断对标,可以为企业明确转型方向,绘制发展蓝图。
基于数字化转型参考架构和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依托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平台,点亮智库、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研发了我国首个覆盖数字化转型全局、全要素、全过程的系统性诊断对标体系。目前,这套体系已为多个区域的10万余家企业提供了诊断服务。
依托精准的诊断数据,各级主管部门、企业可以得到动态绘制的数字化转型数字蓝图,清晰地看到不同规模、不同细分行业、不同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指数、数字化转型水平档次占比、重点企业转型进展等,从而分级分类制定转型的目标、支持政策和措施等,实现精准施策。
手中有典型,就是以成熟度贯标打造样板。
以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引导企业精准定位水平,找准发展方向和路径,打造可借鉴、可参考的“样板间”并系统剖析推广。
2023年,工信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工作的通知》,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DLMM)》(T/AIITRE10004-2023)等系列标准的核心方法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的依据。
这构建了一套多维度度量评判、全方位引导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等级和水平档次的参考模型,评价域涵盖战略、业务、能力、技术、管理等五大方面,将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分为规范级、场景级、领域级、平台级、生态级5个等级,并依据数字化转型的不同广度和不同深度进一步细分为10个水平档次。企业可通过贯标找准差距,明确关键问题,开展优化提升,并依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星级评估,确定贯标达标水平,明确进一步提升方向。
干事有方法,是指以升级版贯标引领转型体系化实施落地。
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IIIMS)贯标引导企业系统构建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和方法,有利于确保战略一致、过程可控和结果有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我国首套自主研制、实现大范围产业应用并向国际输出的管理体系类标准,已经在7万家企业进行应用推广,覆盖100多个细分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完成贯标并通过评定的企业平均运营成本降低10%,经营利润提高11.2%,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7.4%,生产计划完成率提升5.3%,产品一次合格率提高2.5%,用户满意度提升3.3%。
顺应数字化转型大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已融入数字化转型系列新标准,进入聚焦转型、突出能力、分级分类的升级版新阶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主要围绕企业价值成效整体提升,牵引“战略制定—能力建设—解决方案实施—管理优化—业务转型”多位一体、协调联动,实现企业转型整体成效的阶段性显现和螺旋式升级。
变革有团队,就是要以数字人才体系建设夯实基础。
人才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战略和系统工程,“一把手”的重视程度、变革决心和领导能力对转型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字化转型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与此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还需要全员一致认同、主动参与和有效作为。只有通过全员宣贯、全员赋能、全员激励等,将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理念、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方法策略融入全员的日常行动,系统提升组织总体效能,才能确保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的有效达成。
因此,企业需要形成数字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分级分类地推进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建设。对领导班子,要着眼提升系统性数字思维;对中层干部,要着重提升数字创造和执行力;对全体员工,要切实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通过全员数字素养提升,夯实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作者:周剑 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执行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