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梅花”们在天水——甲辰年天水市秦州区春节秦腔专场演出名家访谈(下)

2024-02-29 09:05:38 - 每日甘肃网

戏剧“梅花”们在天水

——甲辰年秦州区春节秦腔专场演出名家访谈(下)

2月20日至25日(农历正月十一至正月十六),在伏羲广场举办的“秦州区2024(甲辰)年春节秦腔名家专场演出活动”特邀百年三意社倾情献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马友仙领衔10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和8位国家一级演员齐聚天水,唱响秦声秦韵,用精湛的表演为天水戏迷送上了一场传统文化视听盛宴。

演出间隙,记者专访了部分秦腔名家,倾听了“梅花”们对天水的印象,以及他们对秦腔文化的一腔热爱……

李 娟

为了弱女子们的尊严

戏剧“梅花”们在天水——甲辰年天水市秦州区春节秦腔专场演出名家访谈(下)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何喜田

秦音在飘过关山回到故土之后,因为山高沟深,男声变得更加粗犷更加悠长,而女声则变得更为柔弱更为婉转。由此,民间也就多了许多口口相传的名演,旦角李娟就是其中之一。她,唱腔明丽响亮、淡雅清新,表演细腻传神,在西北很有戏缘。

和李娟有关的,多是苦情戏,比如,秦香莲、王宝钏、王春娥。她们或是一个弱女子,被旧爱抛弃,上京讨公;或是一个坚守妇道的妻子,孝敬父母;或是妇道尊严里,教子成才,望子成龙。好在最后的结局是,负心人被铡,弱女子被封,大多成全了一段劫后余生的完美人生。西北多苦焦,民生多艰难,也许是因着悲苦里的共鸣,李娟就被打上了这样悲情式的标签。

戏台上的秦香莲们终究是弱女子,爱到极点,也就恨到极点。这样的情感似乎有点冷,但却关乎尊严,关乎传统伦理。于是,戏迷们最爱看的桥段就是铡美。铜铡,刀斧手,手起铡落……这是极致化的快意恩仇。就像戏里的秦香莲,就像台上的李娟,合而为一,彼此交融。

在所有的旦角里,王宝钏也是李娟的珍爱,这源自她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把握和传神演绎。在无数次的演出中,她看过太多的凄楚与悲凉,也历经过小人物的无奈与执着。就像戏文里的王宝钏,因着18年岁月的流转,于人于事都有了一种异样的柔和与坚韧。但却绝不苟且,绝不哀怨。所以她的王宝钏,是其全部生活给予的极其生动的外化表现与心灵演绎,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候场的间隙,看似弱不禁风的她似乎还沉浸在秦氏的世界里,却又满怀执着与深情。

在李娟看来,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演戏之余,她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每年都始终将如何促进秦腔戏曲发展、建设文化强省作为自己建言献策的方向。她先后提交了《推动秦腔艺术进校园》《关于弘扬和发展传统秦腔戏曲文化》《建议搞好秦腔流派的传承发展问题》等提案20余件。幸喜的是,2021年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这是戏曲人的责任,也是戏曲人的担当,更是她梦圆的高光时刻。

其实,作为秦腔四大名旦之一,她却是以刀马旦和正旦出道、出名的。无论是《盗草》,还是《杨七娘》,都文武并重。舞台上的她们,转身时疾如旋风,跑圆场如碾金玉,掏翎亮相时如玉树临风,这是另一个李娟,也是荣获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李娟,更是戏迷眼里朴实无华、从容刚强、坚守传统的李娟。

如今,她的希望是,尽心演绎、倾情奉献,力争做到出人出戏、守正创新,为广大的戏迷朋友带去更多的文化享受。

侯红琴

天赋+努力,吼出秦腔秦韵

戏剧“梅花”们在天水——甲辰年天水市秦州区春节秦腔专场演出名家访谈(下)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杨华

侯红琴出生在美丽的戏剧之乡——周至,从小就被萦绕身边的戏曲气氛所感染。从业已近40载岁月的她,提到秦腔,仍是满怀热情,笑容从心底荡漾开来。面容美丽,谈吐优雅的她,不仅用实力在舞台上赢得掌声和喝彩,一折戏罢,想要和她合影留念的戏迷更是多到排队,记者便是在最后才得以与她交谈。

1984年,侯红琴报考了周至戏校,一年之后顺利考进西安市艺术学校,师承秦腔“肖”派艺术创始人肖玉玲,天赋异禀的她,凭借着青春版《火焰驹》里黄桂英一角,一举夺得了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一年,她仅28岁。

问:选择秦腔这条路,就意味着需要经常东奔西跑,还要面对像近两天这样不友好的天气,您觉得辛苦吗?

答:幼时爱戏、年少学戏、青年唱戏,40年来,可以说秦腔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成为我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辛苦是难免的,掌声和鲜花是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在酷暑天里,我们会穿着胖袄上舞台,还没走到舞台跟前,汗水就顺着脸庞直往下流,水衣已湿透贴在了身上,轻轻一拧就能拧出水来。在严寒的冬季,我们有时只穿一层薄衫,舞台上哈气成冰,嘴冻得张不开,脚也会冻得没有知觉。但是我觉得,正是这种外在条件的艰苦,锻炼了我们戏曲人顽强不屈、不畏艰难的品质,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能够沉下心来,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去干好一件事情,这种精神本身就很难得。

问:此次来天水演出,您的感受如何?

答:这次来天水演出,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前两天在伏羲庙演出,下着雪,也特别冷,但是戏台下面却人山人海。有很多人都是从周边县区赶过来,中午就在舞台下凑合吃一点,又接着看三意社的戏,让我们特别感动,也特别感激。我们能做的,就是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演好每一场戏,拿出我们的看家本事,回报每一位支持和喜爱三意社的戏迷朋友。

问:在您出演过的角色里,最喜欢的人物角色是谁,为什么喜欢?

答:最喜欢的是《火焰驹》里的黄桂英,舞台上的黄桂英是一位美貌善良、知书达理、有情有义、坚贞不渝的大家闺秀。面对父亲的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她据理力争,充分表现了她重情重义的品格。面对未婚夫的误解和执拗,她百感交集、窘迫难堪……可以说,她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理想人物,也是一位值得品味的人物。

问:带领三意社“闯荡”的这些年,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2005年,我从一名演员成为了三意社的“掌门人”,工作重心逐渐转到整个团队经营运行和秦腔未来的传承。这些年从山区到田间,三意社线上线下惠民演出惠及上千万基层群众,精彩纷呈的大戏得到了西北五省戏迷的交口称赞。拥有一批批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努力的戏迷朋友是我最大的收获,我会竭尽所能,把秦腔艺术品牌越擦越亮,让秦腔秦韵在三秦大地焕发更强劲的生命力。

[1] [2]下一页尾页

记者何喜田杨华陈光毅

责任编辑:樊醒民

今日热搜